高村文化乐农家

2012-08-30 08:07: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刘士斌 杜枚珍)侯马市高村乡充分挖掘高村的文化资源,由政府搭台,农民上台做主角,自编自导自演节目,由过去的“文化下乡”变为现在的“乡下文化”。
走进侯马市高村乡西贺村,大老远就听到从张家大院传来欢快的歌声与笑声,西贺村民常小娟与她的大女儿张莎莎、小女儿张月月、儿子张英杰、外孙马琛博正在院中排练节目,他们优美亮丽的歌喉清脆婉转、悠扬动听,他们优美动感的舞蹈激情四射、韵味独特,充分展示着良好的音乐素养和表演才华。
常小娟能歌善舞,她的丈夫张永业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他们因音乐而结缘。有了孩子以后,乐得更是曲不离口。农忙时节,一家人侍弄庄稼;农闲时期,一家人载歌载舞,其乐融融。孩子们受父母的熏陶,个个喜欢音乐,虽然家境不富裕,但常小娟还是为孩子们买了钢琴,大女儿张莎莎毕业于运城艺校,后又在西安舞蹈学院进修一年,参加侯马电视台K歌大赛,在600余人中脱颖而出,获得优秀奖,现在曲沃任舞蹈老师;小女儿张月月在榆次师范学院音乐系读大二,不仅擅长二胡和钢琴,还通过层层选拔进入学院合唱团,代表学院参加过晋中文化节、旅游节等活动;儿子张英杰刚刚从高村中学毕业,擅长打架子鼓、唱歌、跳街舞和独舞,多次代表班级参加学校活动,为班里争得多项荣誉,曾在我市组织的消夏文艺晚会上,一展身手;小外孙马琛博今年4岁,会唱很多歌曲,跳起舞来有模有样,在侯马电视台举办的《星与心愿》节目中,颇有明星范儿。常小娟、张莎莎、张月月母女三人,今年“七一”前夕,在高村乡举办的“威创杯”田园歌手大赛中,技压群芳,全部获奖。
常小娟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一家人赶上了好时光,村里、乡里文化活动不断。搞活动,不仅给提供场地,还给租漂亮的衣服,大伙唱得跳得可开心了。”
华灯初上,西贺村举办消夏文艺晚会,舞台上的村民们,在灯光下随着美妙的音乐尽情表演;舞台下的村民们争相观看,享受着农家文化带来的乐趣。高村乡西贺村委会主任常通春默默地忙碌着,脸上时不时露出会心的笑容。他说,自村民推选他当村委会主任,就想好好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经过村干部研究,确立了“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发展目标。村里先后添置了文化基础设施,聘请了舞蹈等方面的老师,在村民中形成了健身的热潮。2010年和2011年,分别成功举办了侯马市“铜花杯”农民运动会和“7·11”世界人口日文艺晚会;西贺村秧歌,在侯马市2012年农民运动会上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丰富的文化生活,让村民放下了手中的麻将、扑克,村民间少了闲言碎语,多了互帮互助,为西贺村新农村建设创造了和谐氛围。
近年来,高村乡始终响应国家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号召,积极组织发动群众,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富裕起来的农民群众对文化建设的需求。该乡充分挖掘高村的文化资源,由政府搭台,农民上台做主角,自编自导自演节目,由过去的“文化下乡”变为现在的“乡下文化”,他们或宣传党的新政策、或赞美农村新变化、或劝诫人们走正道、倡导农村新风尚,把社会新风传播到每一个家庭,提高了群众的修养,凝聚了人心。
高村乡不仅西贺村文化活动搞得红红火火,而且村村有文化健身队伍,参与村民越来越多,大伙的精气神更是越来越好。春节期间各村文艺表演异彩纷呈。主要形式有锣鼓、秧歌、三句半等。其中下平望村的百人威风锣鼓队伍敲出村里人的精气神,敲出了高村人的风采。张王村、虒祁村老年协会每逢重阳节举办庆祝活动,他们组织表演的蒲剧、三句半、眉户、干板腔等节目,其中张王村老人马日元利用干板腔的形式宣传计划生育、孝敬老人等内容,多次在侯马市大型活动中登台表演。上平望村的三句半《生活越过越美好》、快板《大实话》反映了新时代农民生活的变化;西贺村的扇子舞舞出了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深受群众喜爱。
高村乡副乡长苏明月说,高村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文化工作,不仅为各村提供政策支持,还帮助他们规范组建农民文化队伍,大力实施农村文化人才培训工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使农民真正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促进全乡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使新农村建设健康和谐稳步提高。

  【责任编辑: 高卓然】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