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许多家长为了能让孩子长大后前途一片光明,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孩子的身上。而学校部分教师更以考分为命根,以升学率为自己的工作目标,使那些天真活泼、充满稚气的孩子们,过早地背负起了他人的沉重期望。
于是,孩子们永远有做不完的习题,考分与名次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久而久之,物极必反,孩子们开始厌学,甚至逃学、拒学。这些现象的产生,给当前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带来很大的阻力,有相当一部分厌学的孩子往往在小学毕业后没有信心步入初中而过早地进入社会,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常言道: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但我们好多家长却不这样认为,他们不分析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味地要求孩子考高分,但过高的要求反而会适得其反。反之,也有一些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低,从来不去鼓励孩子认真听课、刻苦学习,孩子则会顺水推舟,不作更大的努力。还有一些家长整日忙于工作,无暇关注孩子,对孩子的不良学习行为听之任之。在这种教育观念下,孩子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
在学校里,分数”这顶帽子在无形中影响着教师,由于片面地追求分数,老师布置了过多重复的作业,这些题海战术压得学生抬不起头来;部分教师课时没能以孩子为中心,教育方式过于简单、直接,不能给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机会;还有的教师在学生学习困难时没能给予真心地帮助鼓励,使学习困难的孩子产生了消极态度,引发了其他方面的叛逆甚至更恶劣的行为,他们会觉得老师看不起他,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学了,从而走上厌学之路。
形成孩子厌学的局面是多方面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我们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所以,对孩子要进行正确的疏导、矫正,帮他们走出成长的误区。
首先,引导孩子及时与家长沟通。良好的家庭教育表现为家长跟孩子的关系既是长辈又是朋友,家长经常听取孩子的意见以及要求,让孩子有自己的见解。另外,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一般要多表扬、少批评。其次,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的心灵,创设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敢于和教师沟通。对学习困难学生要注意观察和了解他们是不是听得懂,学会适当指导,帮助他们克服理解接受上的困难,真正而不是形式上做到因材施教。
法国的凯恩斯曾说:真正的爱是夜的花香,是黑暗中的宝石,是医生听到的第一声心跳。师长们要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王华)
责任编辑: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