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一座复合型矿藏,要认真研究开发。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每一个都具有不同于其他任何孩子的特征,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优势,教育者必须对每一个孩子都给予充分重视和关爱。
多元智能理论的意义所在,就是要把每一个孩子都看作一个独具特色、独具价值、独具意义的生命体。每一个孩子都是可造之材,都可以成长为有作为的社会人,都会成为人生幸福的体验者、创造者,都会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基于这种认识的教育行为,教育管理就会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需求和行为方式。诚然,教育是启迪、唤醒、激励、引导、塑造的事业和过程,必须有所作为。但无论如何都必须对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尊重和爱护,要具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关怀。
这是十分重要的认识问题和观念问题,领导、教师、家长都必须确立这样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当然,这种观念的落实是十分不易的,一则应试教育的控制,二则社会用人的偏差,三则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使得教育畸形发展、千疮百孔。打骂体罚、心罚者不乏其人,评价单一唯分是取者比比皆是,机械训练、简单重复者有之,加班加点、管卡挤压者有之等等。
凡此种种,均未把学生当做活生生的人看待,未把学生当做独特的个体看待,未把学生当做可造之材、有用之材看待,只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当做做题的机器,不断地灌、不停地练,把学生的成长目标仅定位为考试获取高分数。教师也没有把自己看做学生的服务员,未能把自己当做教育资源的开发者、学生生命意识的启迪者、学生获取幸福的引领者、学生实现发展的指导者。
师生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偏失。
学生认为自己是在完成老师和父母的意志,是在为父母而生活,是老师的奴隶和考试的附庸。而老师则认为自己是在搞加工,是在完成工作任务并由此而获得报酬以养家糊口。
当然,学校、教师对教育的失误是有难以推卸的责任的,却无论如何不能负全责。社会舆论、行政部门的评价、家长的要求、艰辛的工作、较低的待遇、身心双重的压力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朝令夕改、理论上的混乱、教材的病态、评价的偏颇无情等等,都使得教师无所适从。
所以,关注学生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无疑是当今教育十分必要的,而关注教师的发展则是前提和条件,没有优秀的教师队伍则无法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而关注教师的发展又必须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有符合教育规律、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更需要这样的教育体制!然而,说来容易,做来何其难啊!积重难返、错综复杂、相互推诿扯皮、官僚风气、无所作为使教育发展举步维艰!这使得广大孩子受到了压抑和伤害,各种极端行为的发生就是对教育弊病的无情批判,孩子们不是没受教育而是受到了错误的教育,这应该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手握实权的身居高位者的深刻反思!
杨益民
责任编辑:刘静
上一篇: 临汾向阳学校举办读书收获演讲赛
下一篇: 隰县教科局:推进课堂改革 力促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