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广大农民办实事

2013-03-21 00:23:46 来源:临汾新闻网

“共产党比咱儿子还亲,儿子都没领咱体检过,只是有病了,病重了,才进医院,新农合为咱老百姓实打实地办事啊!”这是汾西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村民王大妈享受到新农合组织的免费体检后的肺腑之言。在农民心里,健康体检只是公职人员可以享受到的待遇,而如今,汾西县新农合管理中心圆了百姓的体检梦。
    自2007年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汾西县新农合管理中心立足县情,务实创新,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特别是信息化管理、支付方式改革、提高重大疾病保障水平等工作成效显著。新农合参合率从2007年的83.75%上升到2013年的98.35%,筹资总额由514万元递增到3268万元。截止2012年底,参合农民受益人次达259561人次,住院实际补偿比为50.24%,有效缓解了广大参合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2013年1月7日,卫生部在北京召开了表彰大会,授予100个集体“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汾西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喜获此殊荣。
    加强监管,让基金运行更加安全有效。由该县新农合监管人员组成监察组采取定期到定点医疗机构督查和平时随机抽查的办法,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管理中心每月会将新农合补偿情况在县政府网站、县阳光农廉网站、县乡村三级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建立新农合补偿情况公示制度,实施阳光作业。此外,管理中心每年都会主动申请县审计局,对基金筹集、分配、使用、管理和经费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布。
    优化服务,让群众更加满意。中心设立了9部咨询电话,以回复广大参合农民对合作医疗政策的咨询。同时,积极营造香化、美化、亮化、绿化的办公场所,打造“公正、廉洁、规范、高效”的新农合形象,努力把新农合中心建设成“优质服务人性化、政策规定公开化、办事程序便捷化、审核补偿高效化”的服务窗口。2012年,中心支部被临汾市委评为了“五好党支部”。
    勇于开拓,让重点工作的推行更加得力。一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简化补偿程序。该县新农合中心与2所省级医疗机构、9所市级医疗机构、4所县级医疗机构,13所乡镇卫生院、135所村级卫生所实现了信息系统联网运行,确保了参合农民医药费在线审核、即时结算和实时监控。在此基础上,与山西省264医院、山西大医院、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等省、市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了出院直报工作,目前已直报163人次,补偿金额49.38万元。
    二是实施支付方式改革,合理控制医药费用。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新农合制度的自我完善过程。汾西县新农合在县、乡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单病种补偿,门诊统筹补偿可以跨乡跨村自由就诊,解决了参合农民受地域限制享受门诊统筹补偿难的情况,深受农民欢迎。同时,中心多次召开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现场会,进一步细化单病种限额付费方案,将单病种限额付费病种增加到30种。
    三是实施重大疾病保障,切实减轻群众负担。自2010年开始,汾西县开始以试点县方式推行提高参合居民重大疾病保障水平工作,为先天    性心脏病和白血病儿童带来了福音。2012年又将重性精神疾病、乳腺癌、宫颈癌和终末期肾病等疾病纳入提高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病种范围,患者仅需支付医药总费用的10%。目前已有12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通过治疗康复出院,新农合补偿费用25.41万元。
    四是开展健康体检,为参合农民的健康保驾护航。中心从2012年11月8日起,免费为2012年10月30日前未享受过新农合住院补偿的参合家庭成员中的一位进行体检。通过体检,了解农村居民疾病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将危害农村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作为筛查重点,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目前体检工作已圆满结束,体检参合农民9346人,体检参与率为39.14%。
    艰苦细致的工作,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了汾西新农合管理中心“公正、廉洁、规范、高效”的良好形象。展望新的一年,汾西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将继续以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己任,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记者 李卫红)

责任编辑: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