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泽县全力推进文化兴县战略纪实
5月3日,又是一个周五。晚8时,在安泽县文体广场,人群汇集,深受该县老百姓喜欢的“乐在周五”娱乐节目准时开演。在这将近两个小时的节目中,台上歌舞小品荟萃,台下掌声频频。
因群众参与率高、参演门槛低而闻名的“乐在周五”群众文化活动,被安泽人誉为当地的“百姓舞台”、“星光大道”,至今已举办108期。其实,“乐在周五”只是安泽近年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安泽县借助文化的力量,以文化乐民、育民、惠民、富民,做足文化兴县大文章,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助推了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苏平4月10日在安泽检查指导工作时指出,安泽县顺应群众需求,弘扬国学精髓,传承优秀文化,壮大市场主体,在推动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和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方面,走出了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文化发展道路,这些经验要在全省宣传推广。
文化育民 激活全县群众“精气神”
4月17日上午9时许,和川镇和川村文化广场人头攒动,由县委宣传部组织的文艺下乡表演正在举行。一支由该镇群众组织的表演队伍走上了舞台,他们跳起了时下流行的《江南style》,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紧接着,根据全县道德模范李来梅真实事迹编排的小品《背着哥哥出嫁》,被县曲艺家协会再次搬上了舞台,感人的事迹使大多数观众热泪盈眶。安泽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玉果说:“以前我们都是排好节目等群众来看,现在我们是主动走出去,让群众免费看、和群众一起演。并且把党的政策、先进典型等通过文艺形式宣传到群众中。通过这种方式的转变,不但使更多的群众投入到文化活动中来,而且为广大群众传递了正能量,激活了全县群众建设生态、富裕、幸福安泽的精气神。”
加强文化建设,投入是基础。该县把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狠抓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连续投资近亿元,连片建成了文化体育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中老年活动中心,实现了资源共享、整合利用。2011年,又启动了县奥林匹克中心建设工程,该工程填补了当地没有专业体育场馆的空白。实施了沁河县城段治理和建设了月亮湾文化主题公园,为县城增添了一泓清水、两岸锦绣的靓丽景色,使县城居民又多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该县还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紧紧抓住中央关于中西部和“两区”优惠政策的机遇,抓好乡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和农民书屋等建设。同时不断释放发展红利,对公园、展览馆、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实行免费开放;全县2.5万用户免费安装、免费收看数字电视节目;村村设立阅报栏,为群众免费提供报刊阅读服务;以政府采购形式送戏下乡;对各类文艺协会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开展群众免费文艺培训活动,真正实现了文化享受“零费用”、文艺培训“零门槛”、文化参与“零距离”。
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强有力支撑。近年来,该县加强了基层乡镇文化员、文联各协会、文化体制改革后走向市场的专业演出团体3支队伍建设,先后组织成立了作家协会、摄影协会、音乐家协会、书画家协会、民间艺术协会、诗词楹联协会、曲艺家协会、合唱协会8个协会,组建了老年合唱团、荀乡艺术团等文艺团体,培养了500多名文艺骨干,初步形成了组织制度健全、活动常态开展的文艺活动网络。
充足的物质保障和文艺人才不断涌现,使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空前活跃,全县做到了“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动,节节有晚会”。县文广新局举办的“乐在周五”文化品牌节目,观看群众达26万余人次,参演人数达6000余人次。县文联先后举办了43期大型文化活动,观众达1.8万人次。每年春节前由县文联、书法协会、摄影协会举办的“进农村送图书、送春联、送全家福照片”活动,深受广大农民欢迎。广大城乡群众由过去你演我看,转变为共同参与,同喜同乐,不少来自农村自编自演的优秀节目,登上了全县文艺汇演的大雅之堂。全县30%的农村跳起了健身舞。党的方针政策、县上的重点工作、“感动安泽”人物李来梅、原慧江等先进人物被编排成话剧、小品、表演唱、群口快板等多种文艺形式,在全县巡回演出。文化活动的常态化开展,激发了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尤其对于广大农民来说,由过去的单纯“送文化”已转变为“种文化”,文化的种子犹如蒲公英一样,播撒在广袤的荀乡大地。
责任编辑:李甲
上一篇: 热闹非凡古庙会
下一篇: 技能型人才依然是“抢手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