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跟心获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2013-06-12 09:50:4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卢凯)6月6日,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在北京颁奖,全国共有60位非遗传承人获得此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蒲州梆子代表性传承人任跟心榜上有名。

中华文化浩瀚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文明绵延不绝最为生动的见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体现着中华民族非凡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2003年文化部、财政部等启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奠定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础,距今整整十年。从十年前世人还说不清“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拗口的语词,到国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社会流行、耳熟能详的常用语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经深入人心。

任跟心继承了蒲剧表演艺术中的扇子功、手帕功、水袖功、椅子功等传统表现技巧和表演方法,并熟练、得心应手地运用于戏曲舞台人物形象的刻画塑造中。与此同时,她在继承中不断创新,恰用技巧,戏与技合,使蒲剧艺术传统的表演技艺与不同的人物相结合,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呈现给观众《挂画》中的含嫣、表花》中的梅英、《打神告庙》中的敫桂英、《土炕上的女人》中的杨三妞等一系列生动传神、惟妙惟肖的戏曲舞台人物形象。1983年,任跟心成为首届中国戏曲梅花奖年龄最小的演员,2001年,她以《土炕上的女人》成为“二度梅”的获得者。她同时还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文华奖”白玉兰奖”及“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为了更好地将蒲剧艺术发扬光大,2000年,在她的牵头下,蒲剧院自筹资金,创办临汾艺校蒲剧院定向班,她亲自向学员传艺,定向班学员中有十多人先后获得“小梅花奖”获,而这些演员随后成为了市小梅花蒲剧团的主要演员,使蒲剧艺术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蒲剧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任跟心成为代表性传承人。为了建一个集培训、传承、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蒲剧传承基地,她奔走4年,终于在2011年5月,临汾市蒲剧院蒲州梆子传习所荣登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名单。

据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是我国首个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工作机构设立的国家级专业奖项,旨在表彰为非遗传承做出杰出贡献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以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该奖项自2012年起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出杰出的非遗传承人60名。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