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被称为“二次高考”,考生10年寒窗苦读的最终成果就是要靠高考填报志愿来实现的。笔者结合本人多年来帮助考生填报志愿的经验和今年的填报规则,和大家一起探讨几个问题。
一、院校的选择
首先选择院校最重要的依据就是历年的录取分数。高考结束后,在对照答案估计出分数后,结合历次模拟考试的分数,算出一个平均分。但是不能简单地用这个平均分和某个学校的历年录取线比较,要用线差去选学校。你的平均分同今年估出的一本线或二本线就是你的线差。然后拿着这个数去找学校,学校的线差怎么算呢?一本院校主要参考2012年的分数,因为2012年我省在一本实行了平行志愿,有很多院校的分数比以往都高了,前几年的录取分数的参考价值不大,二本院校的线差要算前三年的平均值,低于你线差0到20分的院校可以考虑。确定这个范围以后,开始选择。
其次学校实力要清楚,选择范围确定后,在这个范围内,根据学校的实力先筛选。怎么判定学校的实力?有这么几个标准。第一是学校层次,大致可以按这个顺序来排序,国家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小211工程大学,非重点大学(一B)、非重点大学(二A)、非重点大学(二B);第二是学校有多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是学校院士、教授、副教授数量;第四是学校设有多少博士点及博士生人数;第五是2012年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这个很权威;最后,是学校的口碑。大学的排行榜很不客观,可以参考,但是不能去照搬。
第三地理位置需考虑,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这么几个因素要考虑,交通、就业、气候、生活习惯、经济发展情况、亲属等。
位于交通不便、就业前景不好、气候严酷、生活习惯不能适应的地区的大学要慎报,而交通方便、经济发达、气候宜人、有亲属在该地工作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二、专业的选择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方面年轻人的可塑性很强,兴趣可以培养,不一定要拘泥于选择某个专业;另一方面,学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可以出成绩,选择喜欢的专业很重要。所有在这个问题上,要辩证地看。其次,了解所报考的专业。很多学生上了大学,学了自己的专业以后,才知道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所以,一定要认真去了解这些专业是怎么回事,学些什么,以后就业方向是什么?同时要了解专业的特殊要求,这一点要非常注意。很多专业有身高、视力以及个别科目的分数要求。如果不符合条件,盲目填报,就会出现浪费志愿的情况。最后,是集思广益,广泛听取其他人的意见。
三、专业和大学的关系
大原则是选学校就不要选专业,选专业就不要选学校。这个怎么理解?首先我们要认识一个问题,重点大学的专业也有强有弱,这在综合性大学里表现得尤为突出,而很多专业性的大学的王牌专业非常强;其次,大学分数线是被这个学校录取的最低分数,和该校王牌专业的分数差距是很大的;第三,志愿填报存在偶然性,要想进入某个专业学校,就必须在多个大学填报同一专业,而要想进入某个学校,就不能在乎专业。
四、志愿的排列
首先是几个大的原则,一是最想去的大学和专业放在最前面,否则,你有可能被填到前面的大学或专业录取;二是不想去的大学和专业不要填报,否则你又可能被录取到这些大学或专业;三是尽量填满专业表,每个志愿都是一次机会。
二是每个志愿之间要有梯度。梯度就是志愿之间的录取分数之差,不仅仅是院校志愿要有梯度,专业志愿也要有梯度。
三是做好搭配。为了降低风险。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要做好院校的搭配,把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大学放在一起,能增加录取几率。陶中伟
责任编辑:高卓然
上一篇: 浮山文昌小学举办班主任综合素质大赛
下一篇: 走在阳光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