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青岛吧,青岛沿海,环境又好,还是国际旅游城市。”“这是去上学,又不是去旅游,还是选个好学校。”“那怎么行!得先考虑好专业,再定学校。”……7月2日19时许,刚吃过晚饭,市民邢先生一大家人就围在一起,开始讨论起孩子填报高考志愿的事,热闹场面堪比一场激烈的辩论赛。尽管几经讨论,但仍迟迟难决。
与家长们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发表意见相比,邢先生的女儿却若无其事地拿着手机玩游戏,表现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记者问她:“你怎么不发表自己的意见?”“能有什么意见?我又没有什么社会经验,也不知道哪个专业就业形势好。”她停下手中的游戏,转过头说,“只要不去西藏就行,剩下的就全由他们安排。”事实上,像邢先生家这样,一大家人“齐上阵”为孩子参考高考志愿的不在少数,家住五一西路的沈女士一家也是如此。
“高考考的是孩子,这填报志愿可就是在考家长了。”沈女士扬了扬手里的《2013高考志愿填报指南》说,“你帮忙看看,我在书里画的这几个学校好不好?专业呢?是热门还是冷门?这几个专业以后就业的时候会不会竞争很大?”沈女士的丈夫告诉记者:“女儿的高考分数虽然过了二本线,可没有超出太多,所以报志愿必须慎重些,如果报不好,就把孩子的前途毁了。”相比一家人辩论研究,同事之间更容易因这个话题聚在一起集思广益。
7月3日下午,下班时间已过,在我市某事业单位的一个办公室里,几位同事围坐在一起,相互询问着孩子们的高考志愿。
“大连大学好还是辽宁师范大学好呢?”讨论中,陕先生的一个问题激起了新一轮讨论。
“你可以回家上网查一查,再看看学校的官方网站,相互比较比较。”坐在一旁的贾女士接话道,“网上这些信息挺多的,拿来参考一下再填报。”“我觉得你还是先选个好专业吧,选定专业再看学校。”景女士建议。
几位同事相互提出自己的看法,再找来其他同事仔细咨询一番……对此,市招考办主任亢创基表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家长不要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给孩子,大包大揽地“为孩子将来考虑”,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进行填报。填报时,考生应根据自己的高考分数、自身性格喜好以及家庭条件等来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专业,这样才能为孩子的将来创造良好条件。
此外,亢创基还提醒广大考生,填报志愿前仔细阅读《2013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有些考生由于阅读不仔细,犯了常识性错误,导致自己没能被理想大学或者理想专业录取。”记者卞志强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