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孔小平 李安安)进入新学年,洪洞县各中小学校正在对特殊家庭学生进行调查摸底、审核确认和造册登记。中考成绩优异及失去双亲的学生,从今年9月份开始,将会领取每人每月100元—200元的生活补助。这是该县突出民生改善,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奖学助学工作的又一重要举措。近年来,该县通过“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三大体系,构建扶贫帮困机制,加大奖学助学力度,切实解决特殊家庭学生就学困难,力促全县教育事业优质均等发展。今年全县高考二本以上达线生1770人,发放奖学助学资金达到200余万元。
近年来,洪洞县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大幅提高教育投入,全面加强学校教育设施建设力度。先后投入3亿多元,完成洪洞中学、洪洞二中、六中的扩建改造工程及县职业中学新校区一期建设工程;投入5900万元,完成广胜寺小学和三维中学建设工程;投入2500多万元,完成31所乡镇幼儿园的建设工程;投入1400万元,维修改造学校23所。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全县教育办学条件。
在促进城乡学校设施建设基本均衡的同时,该县把解决特殊家庭学生就学困难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逐步构建奖学助学新机制,力争不让一名学生因经济原因而辍学。县政府自2006年开始,每年拿出50万元财政资金,对本县本年度参加高考,被二本B类以上院校录取的城乡低保家庭子女、残疾困难家庭子女、家庭成员中有重大疾病者和孤儿,给予每人2000元—3000元的一次性补贴。
同时,对每年高考全县文、理科前10名优秀学生给予重奖。
尽管财政吃紧,县政府还是大手笔支持奖学助学工作:从今年9月份开始,对成绩优异的中考生及有特殊困难家庭的学生给予奖学助学。被本县高中录取、备案、就读的前200名成绩优异学生,每人每月将补助200元;失去双亲、本人残疾的学生每人每月将分别补助180元、150元;父母一方残疾或单亲家庭(离异除外)及父母一方卧床不起的学生,每人每月将分别补助120元、100元。此项工作县教育部门正紧锣密鼓予以落实。
与此同时,县文明委、县总工会等有关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把贫困大学生的上学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多年来捐资助学坚持不辍。县文明委自2002年开始,主动“搭桥”,各文明单位与特困家庭学生结“帮扶对子”。先后资助贫困大学生160余人,资助款额达30余万元;县总工会从2001年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以来,至今已连续举办13次,共救助401名困难职工子女,救助金额达80余万元;县计生局积极拓宽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范围,开展了“生育关怀—爱心助学”活动,对属本地农村户口,今年被大学录取,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或双女绝育证,生活较为困难的23户家庭,发放了“爱心助学金”。堤村、山头、左木等乡镇拿出30余万元资金,重奖本年度考入大学的134名当地学子。“奖学助学”越来越成为这些部门的一张靓丽名片。
政府部门如火如荼的奖学助学行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激发出当地恒富集团、陆合集团、荣康煤业等一大批民营企业富而思源、回报社会的爱心义举。陆合集团公司自2006年开展“爱心助学”活动以来,共资助员工子女大学生170余人,助学金达100余万元。今年,又为51名考入大学的员工子女捐助爱心,共计发放助学金12余万元,为即将升入大学的莘莘学子圆梦助跑。山西恒富集团于2011年出资200万元成立“助学奖学基金会”。基金会分助学金、奖学金两种,对本县考入大学的优秀贫困学生,每人每年发放3000元助学金,连续资助4年。
针对家境特别困难、确实无力完成学业的优秀学生,还要另行资助生活费每月300元。并对全县文、理科高考前3名给予3000元的奖励。3年来,共资助贫困大学生272名(今年资助100名),累计资助金额为168万余元。基金会及受助学生建立了自己的QQ群,制定长期联系制度。每当放假回家,他们都要回“基金会”这个“娘家”看看。在基金会办公室,墙上挂满学校、家长送来的锦旗,受助对象留言写满5大本,来往信件达数百封。
洪洞县奖学助学工作通过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已形成同频共振的良好态势。为优秀生成才建起了一个“加油站”,为贫困生就学编织了一张“保障网”。
责任编辑:刘静
上一篇: 我市79名文化工作者赴“三区”帮扶
下一篇: 每一朵浪花都是美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