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过隙感韶华。不知不觉之中,我在教师岗位上已走过57个春秋。
从1959年7月我在洪洞淹底公社淹底学校当教师,到今年6月4日我在临汾某艺术类补习班上完最后一节课,我从教57年的历史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1959年我在洪洞一中参加了中考,自信考得不错,一心等着高中入学通知书。谁知左等右等,等到的消息竟是因血压高而不予录取。那时候我母亲正在洪一中彭老师家当保姆,她专门找了刘向甫校长求情,校长答应我可以当旁听生。想不到后来县上安排了几个没上高中的学生当教师,其中就有我。是当教师呢还是上高中?我一时拿不定主意。父母合计了一番,鉴于家里困难,他们劝我早早参加工作也好。于是,在这年7月份,父亲挑着行李把我送到了淹底公社淹底学校,我就这样开始了教师生涯。
我在淹底教了两年,后来又辗转过几个学校,教过小学,也教过初中。应该说,这番经历有力地锤炼了我的教学基本功。1973年7月,局里调我到曲亭中学教高中,我在这所学校教了近20年,我的巅峰时期也是在这里度过的。
我在曲亭中学代语文,兼代过政史地,我代的课学生都很欢迎,我上课时大家总是精神抖擞,没有打瞌睡的。1977年冬,国家宣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眼看12月份高考临近,学校匆忙组织高考辅导班子,由于人手缺乏,校领导特意安排我史地“一肩挑”,想不到这个“一肩挑”竟让我一直挑了30多年!我从接任之日起,深感任重如山。那些年,因文革延误,学生基础薄弱,辅导资料又十分缺乏,我决定给学生编写资料。我没日没夜地编写,尽可能找些有价值的材料,编些有意义的习题,编好后又找人刻蜡版。八十年代前后,我正年轻,既当班主任,又代两门课两个班,家里还要种地,收秋打夏更忙,每天忙得昏天黑地,但从来不知疲倦。那时候大家都是这么干的,图的就是多考几个学生,让祖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
1978年的高考,是学校正式组织的首次高考,原来不被看好的文科剑走偏锋,上了大专线的十几个。这一意想不到的成绩,令全校震惊,人们开始对文科刮目相看。
1979年高考成绩揭晓,我校文科考上的人数在全县名列前茅。这一炮打得响,兄弟学校来人复读了,连教育局的领导也把子女送来了,这是对我校文科的肯定。学生报学文科的、理转文的越来越多,文科人气上扬,文科老师扬眉吐气。
1980年是我校高考史上的第一高峰,文理两科上线人数仅次于洪洞一中,文科达线率居全县之首。十几个由理转文的学生金榜题名,此后,由理转文成为我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曲亭中学文科名声大振。当时洪洞流传的民谣:“上文科到曲亭,上理科到一中”,确是那时真实情况的反映。
1982年的高考是我校的又一高峰,不仅达线人数多,而且文科出现了尖子生,由理转文的李俊和李生敏,一个高考总分438分,为县上的文科状元,一个数学考了满分,傅珍祥的地理成绩92分,临汾地区第一名。曲亭文科的名声越传越远,外地来曲亭上文科的络绎不绝。
1983年高考,由理转文的董天保历史成绩85分,名列临汾地区第一名,总分为全县前5名。董天保又为曲亭文科添了一把火。
我校高考史上的第三高峰就是1984年,达线者绝大部分都是由理转文的,好几位复习了多年的“滞销”生,也榜上有名。山大教工子弟李辉来曲中复读一年,也如愿考上了大学。我校文科再次受到县上的嘉奖。
八十年代是曲亭中学校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它把近千名平民子女托到了大学、专科和中专,改变了他们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古诗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只有在恢复高考的大气候条件下,平民子弟才能获得出头之日。今天,这些从黄土地里长出来的孩子,已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1991年,洪洞县教育局一纸调令把我调到洪洞一中。学校分配我代高一4个班的地理,另两个班由青年教师代。我们一老一少携手拼搏,把重点放在抓差生保及格率,抓优生保优秀率上,没日没夜奋战。苍天不负苦心人,1993年省会考成绩公布,洪一中地理成绩荣获临汾地区第一名。地区教育局发给洪一中锦旗一面,县上评我为特等模范。
1998年暑假,我离开洪洞到了临汾平阳中学,这是临一中在90年代办的一所民营学校。我在平阳任教6年,在这所严格而科学化管理的学校里,我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出现了教学史上的又一个闪光时期。当年应届生朱娜以文科最高分被复旦历史系录取。该校宣传橱窗里曾挂出多位明星教师的照片,绝大多数都是临一中的老师,外聘老师只有我一人。
2004年5月,受到故乡的召唤,我毅然回到家乡的新英中学,同回的还有周喜乐老师等人。我与周老师携手并肩,全力以赴,在新英的十年里,新英高考一年一个新台阶,达线总人数曾为全县之首,全县文科第一名新英包揽了四届,理科第一名也曾出现在新英。有学生考到武汉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东北财大等名校。
总括我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我认为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千重要,万重要,学生最重要。教师的天职就是把学生教好,误人子弟是最大的犯罪。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但是当教师的决不能把坏情绪带到课堂,须知课堂是神圣的,学生是无辜的,教师一登上讲台犹如演员上了舞台一样,必须立即进入角色,忘掉一切烦恼。
第二,欲为师,永为生,要做一个称职的老师,先要做好学生,而且要做一辈子学生。面对知识的汪洋大海,我们所掌握的只是沧海之一粟,知识的更新更是日新月异,我们如果不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将会成为知识的落伍者。
第三,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史地老师应该是知识渊博、讲课生动活泼、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人。我教过的学生学史地的热情很高,就是因为我努力要求自己做到把文、史、地、政串起来,课堂内容充实,气氛活跃。我讲究抑扬顿挫,不时来点幽默,让课堂爆发出笑声。
第四,绝不能歧视后进生。当老师,一定要善待后进学生,对他们要有耐心,要多点鼓励,不能冷落他们。我教过的学生中,一些后进生经过多年复习考上学校的大有人在。而且,这些大龄生一般懂得社会,会处理人际关系,他们在高一级学校或者是参加工作后,往往进步很快。
有一首诗云:“辛勤如园丁,心血映花红。桃李满天下,教师最光荣。”我庆幸我选对了教师行业。我虽然没有名片,但每一个学生都是我的名片,我凭借这些闪闪发光的名片可以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一生为师,我心足矣! (张俭)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