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5名老师谈快乐

2014-09-09 20:37:09 来源:临汾新闻网

策划语

       一个普通的称谓,却意味着一生的奉献。多少个风雨黄昏,多少个白昼夤夜,他们倾注热血执著讲坛,用青春的代价引导莘莘学子穿越知识的海洋,用耐心和责任铺就学生的未来之路。

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教师,他们以炽热的爱心与坚定的信念践行着“教书育人”的崇高理想,书写着自己的无悔人生。今年9月10日是第30个教师节,让我们向这一群可爱的“灵魂工程师”致敬!

策划人 李静

 

爱心唤醒自闭儿

25岁的王潇是我市聋儿康复语训部的一位特教老师,同时也是一群自闭症孩子的“妈妈”。

或许有人说,90后也是孩子,怎么能当“妈妈”呢?更何况是一群自闭症孩子的“妈妈”,但王潇的言语中透露着对这群星星般孩子的爱,充满耐心和期待。

一年前的一堂户外活动课让王潇记忆深刻。当天下午,孩子们正在玩耍,王潇亲切地抱着一个孩子,这时,自闭症班的学生小高(化名)伸出双臂向她走来,原以为小高是想让她抱,可没想到6岁的小高“啪”地给了她一巴掌,当时她就愣了,几分钟后才回过神,她忍着痛告诉小高,这样做不好,应该怎样做。

胖胖是自闭症后续班的孩子,他的症状特别典型,从该部自闭症开班以来,他就入学,但3年多一直不说话,更不与人交流,老师想尽了各种办法仍无济于事。那天,像往常一样,等放学后老师把胖胖和其妈妈留下,训练开口说话,老师进行了分工,有人抓住胳膊,有人给他按嘴型,妈妈就假装要走,情急之下,终于发出了还不清楚的“妈”字。当时他的妈妈泪流满面,所有的老师也流下了热泪。

自闭症孩子有着某种刻板行为,他们有攻击性,不与人交流,健康的孩子学说话很快,但自闭症孩子却很吃力,简单的两个字“妈妈”,健康孩子很快就学会了,可自闭症孩子却需要一年、两年,甚至一辈子。虽然当自闭症孩子的“妈妈”很辛苦,甚至会挨打,但王潇从来没有退缩过,她觉得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尤其是孩子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她们会很开心、快乐!她会用自己的爱心、耐心、信心教育好这些孩子,但更希望社会大家庭都来关心这群孩子,让他们更好地生活、学习。

记者 郭秀婷

微笑融入新生活

四年前,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不满20岁的孟晋林第一次走进贡院街幼儿园。看着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她情不自禁地想起儿时的梦想。

“每次亲戚找我帮忙看孩子,我都欣然答应。这对于他人而言或许是件苦差事,我却乐在其中。所以,我顺理成章地选择了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可以跟更多的孩子们一起相处,享受快乐。”从那一天起,孟晋林始终把“爱”牢挂心头,把所教的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细心呵护他们的成长。

面对日复一日、繁琐重复的教育工作,孟晋林从未心生厌倦,她认真地对待每个孩子的每一天。今年9月,她刚刚送走了朝夕相处三年的孩子们,紧接着又迎来了新的挑战,要成为20多个小宝宝的“新妈妈”。

刚开学几天,小宝宝们脱离了爸爸妈妈的怀抱,百般不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哭闹、绝食等状况百出,对孟晋林的关心也不理不睬,甚至还对她“拳脚相向”。她不气不恼,没有丝毫的埋怨,总是面带微笑一边安慰,一边努力融入他们。

孟晋林留意到班里有个小姑娘一直在哭,尤其害怕窗帘被拉住的瞬间。她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到小姑娘的妈妈在院子里洗衣服时,会把她独自留在房间里,并把窗帘都拉得严严实实的,可能给小姑娘造成了心理阴影。

得知这一情况后,孟晋林再也没有拉过教室里的窗帘,并格外关注这个小姑娘的情绪变化。看到班里有的小宝宝厌食,却常常饿肚子,她自掏腰包,给他们准备了一些小零食。她用真诚和爱心换来宝宝们对她的信任和喜爱,亲和、温柔、爱孩子是许多家长对她的共识。

“每次听到孩子们亲热地叫我‘孟老师’,拉着我的手依依不舍时,我特别有成就感,觉得自己的努力是那么值得。”对孩子的付出得到了认可,这位年轻女孩心里比什么都高兴,她认为送给她最好的礼物,就是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温暖的阳光久久伴随他们。

记者 李静

轻松快乐学知识

9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临汾四中数学教师王燕青家时,她正在网上浏览一些有意思的课件,并一一收藏进行标注。她亲切地称呼自己的学生为“孩子们”,也因此她常常会花时间和那些因为压力大或对自己没信心的孩子谈心、疏导,尤其是面对初三年级的学生,王老师说:孩子们每天都要学习新知识,我也要积极充电,争取让孩子们在快乐、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11年,弹指一挥间,从2003年步入这个工作岗位,王燕青坦言自己时常收获着幸福、感动、惊喜。从初出茅庐的青涩,到稳重成熟的“干将”,她用饱满的工作热情激励着自己的“孩子们”。

谈起与教师的结缘,王燕青依旧掩饰不住那份兴奋。“从小,我就认为老师是最神奇的人,就像那首歌里唱的一样,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奇,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王燕青说,每当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她总会想起自己的 启蒙老师,想起小时候丢手绢、捉迷藏,但更多的是带给她坚定做老师的梦想。

“有一次上晚自习的时候,突然停电,如何来打发这等待来电的时间呢,我就跟孩子们说,我们来唱歌吧,最终经过‘激烈的’讨论,一首SHE的‘superstar’新鲜出炉了!尤其是当他们唱到‘只能爱你,youaremysuperstar’时,黑黑的教室里借着几支蜡烛发出的微光,依稀看到他们眼中对你的凝望,让我突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我想对孩子们说,其实你们才是我心中的superstar……”王燕青述说着当时的情形,而“幽默教学”、和孩子们互动培养教学”,也是她11年工作教学中认真总结出来的。寒来暑往,当看着自己的“孩子”进入更高学府的时候,她感到莫大的欣慰。

王燕青说:我们都有过学生时代,常常换位思考将孩子们和当时的自己对比,因材施教是最关键的。同时,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把孩子们都培养成superstar,是我最大的梦想!”

记者 成华

期盼未来更明媚

岁月是一条不可逆流的河,蜿蜒到这个九月的时候,也是她正式踏上工作岗位的第十个年头,作为一名大学辅导员,杨坤坦言这是一段苦乐并存的宝贵经历。“学生们都叫我老杨,说这个称呼最能体现尊敬和亲切。”她提起学生,满目温柔与骄傲。

杨坤是师大二校中文系的辅导员,同时身兼教学部主管成绩的老师,负责一万多名学生的成绩录入和查询,还要为期末和各种等级考试安排试场、装订考卷。“怕了三十多年考试了,以前怕自己考,现在怕别人考。”杨坤调皮地自嘲道。

每年考试季来袭,杨坤就忙碌成团团转的陀螺,四岁的女儿总是变成爱人的“专属财产”,对于被舍下的“小家”,她满怀抱歉和感恩:很感谢我爱人的理解与支持,在我无暇顾家的日子里,把一家老小安排得井井有条,成为我最强大的后盾。”

大学生已具备较为全面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于是非能作出大致合理的判断,高校辅导员的任务就是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想成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最重要的是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样才能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杨坤总结自己多年实践得出的教学经验。十年来,她克服最初的急躁和畏难情绪,耐心、细心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对于学生时刻关心爱护,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

“学生是我最大的荣耀!”十年风雨万千桃李,杨坤已迎来无数懵懂青涩的大一新生,也送走更多合格的毕业生。就像一棵繁盛大树,给予经过这段路途的学生最好的凉爽庇护,传递给学生人生的道理和勇往直前的信念,护送着学生走向更加明媚的未来。

记者 亢亚莉 崔敏

想和孩子做朋友

作为一个令人尊敬的职业,教师是没有国界的,越来越多的外国教师来到中国,他们怀着一腔热情想要把教学理念带给孩子们,在教师节之际,听听他们的故事。

Andrew,一个来自美国肯塔基州的大男孩,总是喜欢把微笑带给所有人。来自肯德基故乡的他,今年刚刚29岁,与中国结缘已有两年了,因为很喜欢小孩子,所以一心致力于幼儿教育,他说一直对中国很向往,因此在两年前来到中国,从此就把自己的教育事业扎根在中国,他希望可以把自己的美式思维介绍给临汾的小朋友。

与Andrew一样,27岁的Myles也来自美国,他也很喜欢中国、喜欢汉语,并且在大学期间就自修了汉语,而且对汉字也颇有研究。与Myles一起工作的人都说,他对小朋友格外有亲和力,总是很耐心地和孩子交流,他希望可以和小朋友一直做朋友。

无论是Andrew还是Myles,他们始终认为,教师虽然作为一个重要的职业,不仅仅是令人尊敬的,最重要的是能够得到孩子们的认同,就像他们一直坚持的教育理念,和孩子们成为朋友,让英语成为孩子的母语,他们总是通过游戏和孩子交流。Andrew说,当老师作为孩子的朋友一起学习时,孩子们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虽然对于中国的教师节不是很了解,但是Andrew和Myles表示,祝愿全世界所有的教师都能够快乐工作,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快乐成长。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