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泽县和川中心学校以“培养健康成长、快乐成才、筑梦成功的孩子”为目标,创新教学模式、细抓养成教育、精办特色活动、广树示范品牌,开创了山区农村小学及学前教育的崭新局面。
强化教改,垫稳孩子成才“铺路石”
和川中心校下辖4所全日制小学、1个教学点、2所幼儿园和3个幼儿班,最小的学校议亭小学只有11名学生,3个年级,2名教师,且距中心校有30公里之遥;东洪驿小学有17名学生,5个年级。学校学生人数少、规模小,但年级科目不少、教师负担不小,教学质量无法保障。针对这一情况,该县提出了农村袖珍学校实行“走教制”的新思路,并在和川中心校开始试行,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走教”活动开展过程中,和川中心校按照“定编不定岗”原则,坚持校区“并联”、教师“串联”的工作思路,即在近年来招聘的20余名年轻特岗教师中择良将、选精兵,先后选拔8名优秀学科教师作为公共教育资源,承担4所小学的教学任务,由中心校安排车辆,依据各校课表轮流前往执教,对一些班级过小的学校,合并班级组成大课堂,统一实施音体美教学,这样既保证了课程的开设,也保证了教学质量。同时,和川中心校不断发现问题、完善机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适合山区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目前,这种“小班级大课堂”的“走教”模式正在全县推广。
细化管理,织牢孩子成长“防护网”
管理是固校之本、强校之基、兴校之石。和川中心校将抓好学校管理作为首要工作,着力在组织建设、队伍建设、能力建设上下工夫,实现了学校管理“再升级”。
建强组织“大本营”。学校在和川小学建立了党员活动室,配齐相关办公设施设备,定期组织党员教师集中学习,为更好地服务师生、家长、学校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中心校党支部每年都依据工作实绩认真评选优秀党员教师,大力度进行表彰,切实激发党员教师的工作热情,形成了“教师争入党、入党作模范”的良好氛围。
组好管理“服务队”。中心校坚持把重视一线、强化一线、服务一线作为鲜明导向,积极将下辖各校领导班子、年级组长、班主任和骨干教师纳入到管理服务队中,在不增机构、不增编制、不增人员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为全校师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学校从各教学班认真挑选品学兼优、责任心强的学生,充实到服务队中担任汇报员,配合校领导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形成了“领导—教师—学生”三级联动管理网络。
织牢制度“防护网”。中心校结合校情实际,先后制定出《安泽县和川中心校日常管理制度》《安泽县和川中心校管理责任书》等一整套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管理制度。同时,学校还要求下辖各校领导认真值班,重点优化值班工作台账,实现管理全覆盖。由于高标定位、细化责任、狠抓落实,近年来,和川中心校实现安全“零事故”,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优化环境,筑好孩子成功“腾飞梦”
为了优化教学环境,和川中心校安排部署下辖各学校坚持每月开展“学生标兵”评选活动,并通过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形式深入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以榜样力量,励生奋进。同时,学校坚持广渠道“输氧”,在各学校设立了学生梦想展示墙、文化宣传台阶、德育给养楼层等,确保德育教育全覆盖。
提升农村孩子综合能力仅靠教学“正餐”远远不够,更需要丰富多彩的活动“套餐”来给养补能。为此,和川中心校坚持发挥基层少先队的作用,遵循“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促提高”的原则,寓德育教育于活动中,通过开展大课间师生韵律操、“小手拉大手”安全教育、“每日荀学诵读”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确保学生德育教育“再升级”。
与此同时,和川中心校坚持从营造家校联合教育环境入手,通过设家长橱窗、建家校联系卡、对外电子屏等设施设备,加大教育工作宣传力度,并积极组织下辖各学校常态化开展家长座谈会,从学生家长中选出代表组建和川中心校家长委员会,形成了家校齐抓教育工作的新合力,为农村孩子实现梦想搭建了坚实的助力平台。
记者杨琦
责任编辑:付基恒
上一篇: 我市门球代表队在世界锦标赛上折桂
下一篇: 临汾首部管理型专著《平阳星空》付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