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报告文学《隰州梨人》在隰县县委、县政府和山西人民出版社的支持下,在隰县朋友们的帮助下正式出版了。手捧着散发着油墨香的新书,作为本书的作者,感慨万千,思绪绵延。
我与隰县的感情
自打《隰州咏唱》出版以后,就与隰县这一块神奇的热土、与勤劳智慧的隰县人民、与隰县的干部职工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读报纸,发现隰县的文章总要仔细拜读,而且津津乐道;看电视,遇到隰县的消息,也要认真观看;上互联网,总要打开有关隰县的网页浏览一番。除此以外,每年还要写一篇关于隰县的文章在媒体发表。
这一方土地,让我流连忘返;
这里的人民,叫我魂绕梦牵;
这里的成就,令我欣然命笔;
这里的朋友,使我刻骨铭心。
正因为有了这一份情感,才使我这一个年过花甲之人,产生了写作的激情,在这里,我遇到的每一件事情,见到的每一个人,听到的每一个故事,都能做到过目不忘、入耳强记,都能叫我产生无限的联想。因此,有了《隰州咏唱》,有了《隰州梨人》,将来还会有新的作品问世。
今年4月,第四届隰县梨花节刚过,我又一次来到隰县。吃完晚饭,我和该县县委书记王天郎在隰州广场散步。当时,天色已晚,蒙蒙细雨中,广场上的霓虹灯静静闪烁,远处滨河路上不断有汽车鱼贯驶过,在这恬适温馨的氛围中,我们二人谈起了写作的话题。
“写一写隰县的老百姓吧。”天郎书记说。
“写与隰县梨有关的老百姓?”我问。
“写隰州梨人。”天郎书记说。
“好,好,好!这个题目好。”我连声叫好。
我们转着圈在广场上谈起了作品的主题、内容、结构……雨下得大了,我们只得往回走。我不敢再占用书记的时间,就主动告辞回了隰州大酒店,天郎书记也回了机关宿舍。我刚进房间,电话就响起来。还是天郎书记。一顿电话粥注定要煲起来了……我们交谈了写哪几个人,每一个人着重表现哪一个侧面……不行了,手机烫得不行了。我叫唤起来。
那天晚上,我们初步确定了写10个人物,王登华和王哲士是最先确定下来的,这二位是关心支持隰县梨产业的老领导;后来又确定了农科院的郭黄萍,这一位是为隰县梨产业做出贡献的梨果科研人员;再下来确定了王淳峰和马世晓,这二位是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的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干部;最后是李元生、张天生、闫云海,这三位是坚守在第一线的梨果土专家和积极分子。我一数,8个人。我说不够10个人呀。天郎书记说,有几个写几个,宁缺毋滥。天郎书记说,八大金刚,就这么定了。
第二天,我就按照头天晚上说定的写作提纲,参加了宣传部领导召集的有关人士座谈会。这就是《隰州梨人》写作的缘起。
跳动的脉搏
在写作《隰州梨人》的过程中,我把握了两点:第一,每一个人物写一个侧面,写他在热心发展隰县梨产业过程中最具闪光的一个侧面,写他们在隰县梨产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第二,每一个人物用不同的写作手法给以艺术表现。
写王登华。主要写他热心痴迷隰县梨产业的历史渊源。写他作为一位县政府主要领导发展隰县梨产业思路的形成过程,接下来写他退休以后全身心关心梨产业的事迹,在读者面前展示一个领导干部的精神风貌。他是一位为隰县梨而生的人物。
写王哲士。主要写他退休以后本想做一个隐士,闲事不管,安心养老,可是受到县委书记王天郎的感召,重新出山,拿起如椽之笔为隰县梨产业讴歌的心路历程和动人事迹。他是一位为了隰县梨而写作的人物。
写郭黄萍。主要写她作为一个梨果科学技术人员全心全意为隰县梨产业经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不为名不为利,无私奉献的动人事迹。她是一位为了梨果科学而献终身的人物。
写王淳峰。主要写他站在国家梨果产业发展的前沿,瞄准最新科研成果,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在高起点上引导梨农发展梨产业的事迹。他是一位为了隰县梨而动脑筋的基层官员。
写马世晓。主要写他以身作则,善于带兵,克服困难,奋不顾身,完成任务的事迹。他是一位为了隰县梨而拼搏的基层官员。
写李元生。主要写他刻苦钻研梨果栽培技术,舍小家为大家,舍眼前看长远,忧国忧民,无私奉献,培育梨果新产品的事迹。他是一位为了隰县梨而抛弃一切的人物。
写张天生。主要写他热心梨果产业,普及梨果培育知识,为了众人尽快脱贫致富,舍弃个人利益,为全县发展梨果产业作贡献的崇高精神。他是一位为了隰县梨终生奋斗的人物。
写闫云海。主要写他作为一个村支书,克服困难,排除阻力,带领村民推广玉露香梨树的事迹。他是一位为了隰县梨而带领老百姓实干苦干的人物。
在每一个人物的写作上,也选择了不同的表现方法。写王登华,用的是顺写,1234一路写下来。写王哲士用的是插叙,夹叙夹议地写下来。写郭黄萍,用的是倒叙。写王淳峰和马世晓,用的也是顺写。写李元生、张天生和闫云海,用的是倒叙、插叙、顺叙相结合的方式。尤其是闫云海,突出了他爱唱歌的特点,每一个段落都结合故事推进编写了一些雅俗共赏的歌词、顺口溜,看起来很有动感、很热闹。总的来讲,虽然写了8个不同的人物,但是每个人物之间都有联系,首先是隰县梨产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上的联系,从发现玉露香梨树、宣传玉露香梨树,到培育玉露香梨树,到推广玉露香梨树,再到推销玉露香梨,环环相扣,密不可分。
由于有《隰州咏唱》的基础,写得畅快淋漓。平均一周写一位,一位一万多字。8个人物写了8周,不到两个月就杀青了。
绕梁的余音
《隰州梨人》的写作过程,是一个十分生动、活泼的过程,现在掩卷沉思,许多情景栩栩如生展现在眼前。
其一,是文稿的审查、充实、完善。每写完一章,我就发给县委宣传部部长任静,她审查完以后,再交王登华、王哲士过目,接下来请每个人物个人审定,任部长再发给我,我再按照各位的修改意见修改。最后一关,我专程来到隰县,请天郎书记审查,一章一章、一人一人地仔细过一遍,才最后定稿。这个写作过程,像一条生产线,一环扣一环,顺顺当当就完成了。仅任静部长一个人就通读了三遍文稿,提出许多修改意见。
其二,篇目名称的确定。原来全书设计好以后就开始了写作,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正文的写作上,没有在篇目的名称上下工夫,比如第一章只是“王登华”三个字,别的人也是以此类推。全书定稿以后,任静部长提出一个问题,她说,每一章的篇目名称有一点秃,能不能在每个人的姓名前面加上一个修饰语,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就反馈给天郎书记。天郎书记一听,立马就说“好主意”,此后我们就在电话里面你来我去,如此这般,把篇目名称定了下来,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现在看来,这的确是一个好主意。俗话说“好点子值千金”,一点不假。
其三,封面的确定。本来封面设计是出版社美工的事。可是设计出来以后,首先是任静部长不满意,接下来是别的同志也不满意,最后天郎书记也不满意。他们认为,设计方案没有反映了隰县的性格与特点。《隰州梨人》所表达的是一种隰县梨与隰县人的有机结合,既写实又写意。在这一理念指导下,隰县的美术工作者设计了几个方案,最后出版社美工才定了稿。现在看来,成书以后的封面基本实现了上述理念。
其四,页眉图案的设计。为了美观,也突出《隰州梨人》的主题,出版社编辑在页眉上设计了几个梨。我看着挺美。可是,任静部长说“这几个梨不是我们的玉露香!”这话一下子就把我震撼了——隰县人真厉害,都能从页眉的图案上认出是不是自家的梨。最后,宣传部的同志又发给我一根长满玉露香梨的梨树枝图片,我又发给了出版社编辑,才解决了问题。
其五,内文插图。文稿定了,出版社已经开始排版了。天郎书记和任静部长又提出,是不是每一章篇目下面再加上一幅彩图呀。天郎书记说:“把我们的隰县人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于是,我又和任静部长选择图片,再与出版社编辑沟通把插图设计成彩色的。现在看来,这又是一个好主意、金点子,效果极佳。
应该说,现在摆在桌面上的这一本《隰州梨人》,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是集体心血的结晶。苏胜勇
责任编辑:柏东丽
上一篇: 我市两篇文章获山西文艺评论奖
下一篇: 家校共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