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精神高地”的基石

2015-01-13 09:25:3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敬业奉献好人”武来贵,“诚实守信好人”王青凡,2014“感动山西”十大人物、“孝老爱亲好人”李红英,“见义勇为好人”蔡全红……在2014年11月份的“中国好人榜”上,我省4人入选,均来自临汾。如今,我市已有4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或提名奖荣誉称号,14人荣获“山西省道德模范”或提名奖荣誉称号,2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6人荣登“山西好人榜”。一个人的偶然壮举或许是概率事件,但一个群体道德素质的频繁闪光,让人们看到了他们背后文明沃土的滋养。

2014年,我市以“德润平阳,共筑梦想”为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扎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实效,为开创弊革风清、富民强市新局面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大力开展对各级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身边好人”的慰问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组织志愿者为道德模范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让他们心情舒畅、快乐过节;市文明办组织对解黎明、郭振江、王银凤、张业平、茹向辉、马建红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进行了慰问,全市共慰问各级道德模范110余名,并组织30余名道德模范代表在元宵节期间去滨河公园参观了灯展。认真开展推荐第三届十大道德楷模评选表彰活动。编印第二届十大道德楷模及百名文明公民事迹《德昭平阳》一书,用身边人教育、感染身边人,激发社会正能量、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在全市召开“李红英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号召全市深入学习宣传李红英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开展“善行义举榜”建设工作,用身边人教育、感染身边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吉县作为全国9名代表之一,在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以《运用微电影传播正能量引导新风尚》为题,介绍了“一村一故事”微电影拍摄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市文明办从2014年开始对各级文明单位日常创建工作实行季度考评,以推进各级各类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申报、评选工作的有序开展。全市市级以上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中全面铺开建设“道德讲堂”,并将“道德讲堂”建设纳入文明单位考核指标。

大力开展“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核心价值”宣讲活动。2014年以来,全市广泛开展了“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核心价值”宣讲活动。在宣讲内容上,重点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宣讲队伍上,聘请山西大学国学研究院专家,定期到我市义务讲授传统国学;组织临汾本地文化传播志愿者,常年深入各单位举办讲座,传播传统文化;组织各级道德模范、先进人物及其事迹宣讲者,把“凡人善举”“常人小事”请上讲台,用鲜活的人物和事迹增强宣讲效果。在宣讲阵地上,积极整合各单位“道德讲堂”、“干部讲堂”、党校、夜校等阵地和资源,要求各单位每月开展一次活动。同时,市文明委在临汾日报社设立了全市“道德讲堂总堂”,每半月举办一次活动。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已开讲500余场次,通过传统文化的宣讲,引导全社会学传统、讲传统、悟传统,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志愿服务活动扎实开展。广泛开展城乡文化志愿服务、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和残疾人志愿服务以及改善环境秩序志愿服务,进一步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营造了欢乐喜庆、文明祥和的氛围;2014年3月5日“学雷锋日”前后,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城乡清洁、关爱艾滋病感染者、关爱孤寡老人、环保进社区等志愿活动;建立了全国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让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者的行列;组织开展2014年金秋助学“黎明爱心基金”助学活动,分别资助了5名大学生、5名高中生、5名初中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在全市中小学中开展“讲文明、树新风”道德实践活动。

开展“童心向党”歌咏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广泛传唱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歌曲,积极培育未成年人心向党、跟党走的高尚情感和远大志向。进一步丰富广大少年儿童的文化生活,在全市开展2014年优秀童谣征集推广活动并将优秀作品报省文明办,2人荣获儿童类三等奖,1人荣获成人组类三等奖。组织建设一批乡村学校少年宫,充分利用中央福利彩票基金资助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在规范已建成19所学校开展好活动的基础上,2014年又完成了13所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

最是文明花开时。“敬业奉献好人”“诚实守信好人”“孝老爱亲好人”“见义勇为好人……由一个个好人组成的正能量,正在我市形成一种向上、向善的良好风气。(记者 杨琦)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