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模范作用 实现和谐富裕
——浮山县东鲁村精神文明建设纪实
临汾新闻网讯 提起浮山县东鲁村,就会有人对你说:“远近闻名、村风极好。村里孝老爱亲的好媳妇多、豁达明理的好婆婆多,家家都争当文明和谐家庭。”东鲁村在该县普通百姓的眼中,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世间最闪耀的传统伦理美德,在全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留下了工工整整的印记。
发挥模范作用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1997年,东鲁村组建了由老战士、老干部、老教师等17人组成的关工委,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3方面入手,积极组织各种活动,倡导文明节俭之风。组织了100余人的秧歌队、60人的青年锣鼓队、60人的中老年柔力球队;自编自演了30多个文艺节目,购置了几十件文体器材;举办了“夸媳妇”“献爱心”等活动;制定了全村的《村规民约》……在这些活动的推动下,东鲁村社会风气得到明显改善。全村打架斗殴、打牌赌博现象基本消失,涌现出了一大批“好儿子”“好媳妇”“好公婆”等。
张玉会,东鲁村一名普通农民。1975年,年仅15岁的弟弟张玉喜在参加生产队劳动时遇到塌方,腰椎被压断,因耽误治疗,下半身从此丧失知觉。张玉会,这名普通的农家汉子就此成了弟弟遮风避雨的大树,悉心呵护,四十年如一日,深刻诠释了“长兄如父”的真言。
在东鲁,像张玉会这样的好兄弟、好儿媳、好丈夫、好父母、好女儿,不胜枚举。该村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提倡“自己教育自己,相互感化别人”的思想;通过村文化活动室开展各种文体活动,革除陈规陋习;通过收看远程教育,提高农民自身素质;通过高音喇叭播放自编的《老太太论天下》等节目,开阔大家视野;通过以“写给我村未成年人的一封公开信”等形式,爱护、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在全村营造出和谐文明新风尚。目前,该村先后有12户被评为县“十星级”文明户、两户被市妇女联合会授予“临汾市文明和谐家庭”称号。
发挥集体作用 实现和谐富裕
近年来,东鲁村在精神文明取得成果的同时,又将目光聚焦到了培育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经济发展上。该村通过详细规划、细心布局,确定了以发展果树为主导产业,兼顾种植养殖,将村民最关心的“打井、修路”作为主要的事情来抓。村内道路进行了重新铺装;村北头深逾300米的机井完工投入使用;果树专家来到了田间地头为果农授课;垃圾清运车、垃圾桶进村入户,“脏、乱、差”现象消失……
赵有良,东鲁村的果农,种植苹果20余年,通过专家讲解技术和自身摸索,种植经验日渐丰富。他家的30亩果园,挂果的亩产6000斤,收入十几万元,成为了村里有名的果树能手。近年来,不仅自己发展苹果致富,同时还积极帮助大家搞好果园管理工作。
养殖大户秦国佳,在2003年欠下别人很多钱,在他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是东鲁村伸来了援助之手。村里现在的农机大户张俊,买农机没有钱,又是东鲁村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
东鲁村的产业实现了多元化发展,村民的收入有了大幅提高,钱袋子“鼓起来”的纯“农业村”实现了真和谐,各项活动都组织得有声有色,形成了争当先进、奋发向上的和谐氛围,呈现出魅力、宜居、和谐、富裕的崭新景象。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东鲁村不仅是浮山县精神文明创建的“排头兵”,更是该县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许亚峰 韩艳菊)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