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在网络上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一边是创下历史新高的毕业生规模——来自教育部公布的数字称: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刷新纪录;一边是计划招聘岗位数的下降——2013年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当然,就业难还与毕业生的期望值过高及经济增长率的降低有关。严峻的就业形势像雾霾一样,成为人们无奈却无法回避的话题。
经过了2013年严峻的就业形势,2014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引起了各方格外关注:面对一降再降的就业率,大学生就业究竟路在何方?事实上,早在2012年年底,党的十八大便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到了所有就业群体的首位,明确要求“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支持青年创业”、努力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解决好就业问题,不仅是民生保障和改善的重点,更关系到社会的长远发展。
2014年以来,我市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为重点,以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和提升就业服务质量为抓手,在政府促进就业、市场引导就业、创业带动就业方面主动出击,真抓实干,成绩喜人:2014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450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309人,创业就业9460人,下岗失业再就业1012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5845人。
致力于突出扩大就业的同时,在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指导下,我市全面落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15条措施,把改革贯穿于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和劳动关系建设各个环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各项事业齐头并进,一砖一瓦筑牢民生大厦的坚实底座。
2014年全年,我市共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网络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民营企业招聘周”、春夏秋季人才招聘会和周六、日招聘等一系列人才交流活动64场,累计参加招聘企业3800家,提供就业岗位近6万个,约7万人次参加招聘,签订就业意向约3.5万人(次)。
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继续实施好“三支一扶”“就业见习”等扶持项目,统筹大学生服务基层项目,多渠道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征集“三支一扶”岗位38个。
开展了“就业服务进校园”系列活动,组织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门设立了“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实名登记”服务窗口,全面掌握我市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信息情况,提供政策咨询、就业见习、档案托管等“一站式”服务。
截至2014年年底,我市17个县(市、区)均建立了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其中5个基地可同时吸纳就业见习人员100人以上。
为适应劳动者就业需求,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我市继续健全完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创业培训和特殊群体培训,实现了培训工作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进特殊群体,让广大劳动者“无门框”进入职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幸福必先稳增收。然而,除了“就业优先”这条能使城乡居民获取和增加收入的最重要途径之外,城乡居民的收入如何提升、怎样确保?2014年,我市围绕“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在政策给力、群策群力的基础上,不仅为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给出了路径,更使广大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生活富起来、幸福指数高起来!一年来,我市认真落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15条政策措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我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为8.8%。
自2014年4月1日起,按照新的《山西省最低工资标准》,我市将现行月最低工资标准由二类1190元、三类1090元、四类990元,依次调整为1350元、1250元、1150元,并对各用人单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情况进行动态监管,确保职工收入正常提高。
同时,全面建立了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基础的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对各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情况进行动态监管。目前,我市劳动用工备案率达到97.5%,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9.35%,已建立工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100%。
我市积极推广农民工工资支付登记卡制度,进一步规范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签订、考勤、考核、计酬等用工管理行为。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我市采取多种措施,以完善体系化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基本保障。
出台了《临汾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
进一步简化医保报销程序,将转外就医审批权限下放到了市内4所医院直接办理,出台并全面推行“城镇医保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制度”,我市所有参保人员持社会保障卡在省城部分地市之间转诊就医,划卡就可即时结算。
稳步提升社会保险待遇,为全市9.5万名企业退休人员调整了养老保险待遇,月人均养老金达到2110元,圆满完成了基本养老金“十连涨”。
为积极拓展社保卡应用领域,我市已通过社保卡进行城镇居民医保费用的缴纳,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工资及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也通过社保卡进行发放,使社保卡的便民、惠民政策逐步显现,并率先启动了全省首家医疗机构“社保卡综合服务一体机”的正式运营。记者 段碧蓉
责任编辑:刘静
上一篇: 市疾控中心提醒:要及时科学预防流感
下一篇: 筑牢“精神高地”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