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花灯花,花灯红,雪打花灯好年景……”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春节期间的“重头戏”。在临汾一带,各地城乡都会张灯结彩,举行一系列社火表演,以传统方式来庆祝元宵节的到来。
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家家户户都会吃元宵、汤圆,寓意团团圆圆,食物中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与期许。关于一年一度“东风夜放花千树”的元宵节,历史上也曾留下了许多有趣的传说。
记者 李静 杨杰
元宵节又称“灯节”
元宵节由来已久,相传是中国古时道教陈规的“上元节”,这第一个月圆之夜叫“元宵”,也叫“元夜”。自汉唐以来,有元宵之夜放灯的习俗,元宵节又被称为“灯节”,是春节期间最为隆重的娱乐性节目。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有史学家认为是西汉时期开始的。
据说,对汉忠心耿耿的周勃、陈平等人待吕后死后,将吕氏家族斩草除根,并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家住市区解放东路电校小区的吉风老人说起了元宵节的由来,正月十五是勘平诸吕之乱的日子,汉文帝每逢此夜便会出宫与民同乐,由于‘夜’在古语中叫‘宵’,便将这一天定为元宵节。”
“灯节”一说则始于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崇信太一神,便在正月十五从黄昏开始,用盛大的灯火予以祭祀,通宵达旦。“到了东汉汉明帝时期,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宫廷流传到民间。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吉风老人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史书中曾记载汉时放灯仅为一晚,唐玄宗时定为3个晚上。
元宵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
“张灯放火”的传说
关于元宵节放灯的传说,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的版本。年近古稀的王长望讲述了“临汾版本”的传说。很久以前,玉皇大帝来平阳巡视,看看百姓的生活如何。但是,百姓们都不知道玉帝的到来,都是各忙各的,怠慢了玉帝。玉帝受到冷落很生气,于是下令让天神下凡放火烧死平阳的众生。玉帝还告诉天神,他要在正月十五、正月十六时在南天门亲自观火。
“就在百姓们生命攸关之时,天神忽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天神看到平阳的百姓民俗醇厚,不忍心放火。他找到了一名民妇,并让她去告知所有人,要在正月十五的晚上在家门口挂红灯,正月十六村村放烟火。”王长望讲得津津有味,百姓们一一照做,瞒过了玉帝,免去了这场无妄之灾。从那以后,临汾便兴起了“十五张灯,十六放火”。
正月十五吃“团圆”
每逢正月十五,街头巷尾元宵飘香。在很多人的记忆中,这一天一定要做的两件事就是赏灯、吃元宵。
“我在西安参加工作之后,与家人相聚的日子越来越少。
今年的元宵节恰巧在家过,我帮姥姥滚元宵时,才知道这小小的圆团里还藏着一个传说。”家住路桥二公司小区的李丽“现学现卖”,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个宫女叫元宵,每到腊尽春来时节,就无比思念家人。由于无法与家人相见,元宵就想投井自尽,正巧被大臣东方朔救了回来。”
“东方朔答应帮助元宵,便借助‘正月十六火焚身’的谶语,使汉武帝误以为将有灾难发生。于是,汉武帝采用了东方朔的消灾之法,邀请臣民一起在正月十五晚上挂灯,并通知城外百姓进城观灯。元宵和家人在那一天得以团聚,解了相思之苦。”李丽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热闹了一晚上,全城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全城都要挂灯放烟火。因为宫女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把汤圆也叫做元宵。又因元宵吃汤圆取其圆形圆音,所以寓意为团团圆圆。”
责任编辑:秦芳媛
上一篇: 在语文课改中踏出闪光足迹
下一篇: 我市将有150名聋儿免费安装人工耳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