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这个节日提醒我们感恩身边的女人。不仅要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妻子的相伴之恩,还要感谢儿媳的孝顺之恩,丈母娘的关爱之恩,更要感谢奶奶的疼爱之恩。值节日来临之际,记者来到市民们的身边,感受浓浓亲情下的节日祝福。愿每个女人,在这个节日中都能收获喜悦与幸福。
策划人梁娟
丈夫说:老婆,谢谢你的悉心照料”
都说女人是伟大的,因为她们能够为自己所爱的人而舍弃自己的生活方式。家住乡宁县光华镇桥沟村的李连香就是这样一位是普普通通的女人,十多年来,她默默照顾因患类风湿病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尹黑旦,独自将儿女抚养成人并成家立业。
“他们真的不容易。”村民赵女士感慨道,在光华镇,说起尹黑旦和李连香夫妇,人们都要感叹命运对他们的不公,然而更让大家感动的是这么多年来李连香一个人默默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不离不弃照顾患病的丈夫,她用一个农家妇女的朴实善良坚守着一份永恒不变的情感。当丈夫被病痛折磨得近乎绝望时,是妻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给了他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李连香说,她对爱情婚姻有着朴素执著的观念,既然上天让我们两个在一起,我就有责任一直照顾他,无论怎样都要在一起,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坐在一旁一直默不作声的尹黑旦听到这句话,颤着嘴唇艰难地说:“我老婆这么多年来照顾我很辛苦,有时候我真恨自己不能为妻子分担什么。三八妇女节’节除了说感谢,我什么都做 不了。” 尹黑旦对记 者说,他唯一的 愿望就是希望奇迹 降临,自己可以照顾自 己,不要让妻子再受累。
记者梁娟实习生李艾芮
儿子说:妈妈您辛苦了!”
今年21岁的李洋,出生在运城市临猗县一个普通的幸福之家,是在我市一家家具店实习的大四学生,作为家里的独生子,李洋备受父母的宠爱。然而,为了“躲避”父母的束缚,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他愣是将目光锁向外省。他凭借优异成绩,被河南信阳师范学院录取。李洋向记者述说着择校的初衷。
“以前,我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真正对它有概念,有感触,是在我上了大学以后。
每次上学出发前,妈妈一遍遍地‘检查’着我的行李,她既担心携带的东西多累坏了我,又担心哪一样物品没拿上带来不便,放进行囊中的每样物品她都要掂量再三。每次面对他们的叮嘱我总是不耐烦地应承着,默默地享受着他们为我付出的一切。上学的日子里,妈妈总会给我打电话,问我生活学习方面的情况,每次都会告诉我,不要舍不得吃喝,挂电话前也总会问上一句‘还有钱没?’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有时我在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时会不耐烦,而我给妈妈打电话时,往往是刚打通他们就接听了,并总会对我嘘寒问暖……渐渐地,我懂得了,儿行千里母担忧。出门在外,母亲最担忧的莫过于我的安全,因此,每次到达目的地后我都会立刻给妈妈回个平安电话。”三八妇女节李洋特意表达了对妈妈的谢意,妈妈,您辛苦了!”同时,也为平时的“不耐烦”,跟母亲道个歉。
记者亢亚莉
外孙说:亲爱的姥姥,永远爱您”
“是您,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教导我们学习、做人;是您,在我们每次犯错时,第一时间给予纠正与指引;是您,用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疼爱,让我们收获着成长中的每一份快乐……”今年的三八妇女节,12岁的张浩嘉和14岁的靳潇将一封饱含深情的《感恩信》,作为一份特殊的节日礼物,送给了他们最亲爱的姥姥。
张浩嘉是市第二小学六(三)班的学生,表哥靳潇在同盛中学读初二,提起“感恩”二字,哥俩儿的话匣子一下拉开来。
“由于我们奶奶的身体都不太好,所以,从小我和哥哥几乎形影不离地跟着姥姥。吃喝拉撒、辅导作业,参加社区文体和公益活动……姥姥就像另外一个‘妈妈’陪伴着我们一起成长。”作为一名有着40年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姥姥就像生活中的老师一般,教育他们如何做人,教导他们懂得感恩。
靳潇说,姥姥对他们的无私付出他将永远铭记心间。三八妇女节,他和弟弟想大声地告诉亲爱的姥姥,“愿您身体健康,我们会做一个让您值得骄傲的孩子,永远爱您!”
记者成华
女婿说:她的接纳是对我的肯定”
一段婚姻的建立,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爱情,最重要的还有两个家庭的融合,而这其中,丈母娘和女婿的关系也备受瞩目。在三八妇女节记者听女婿们想对“她”说些什么。
35岁的亢伟已经结婚10年了,和妻子恩爱如初,家人关系温馨融洽,对于丈母娘他感恩颇多。
“我老家是蒲县农村的,媳妇儿是临汾城里人,我们是高中同学,一直到大学才正式建立恋爱关系。毕业后,她当了中学教师,我却还在村里帮家里做事,所以结婚的时候,媳妇儿家人都不同意,但丈母娘却很开明,她说看我人老实上进,同意把女儿嫁给我。这是我最感激的一件事,感谢她能够接纳我。”亢伟感慨地说,结婚时他都没有房子,但丈母娘不仅同意了婚事,还把属于她的买房名额给了他。
像所有怀揣梦想的80后一样,亢伟努力经营着自己的事业,为了爱他的妻子和家人,也为了当初结婚时对丈母娘的承诺,如今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一番事业,在这过程中对丈母娘也是心怀感恩。“结婚之后,我们夫妻俩都忙自己的工作,所以对双方父母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尤其在有了孩子之后,丈母娘不仅帮我们照看孩子,在我俩都忙的时候,还给我们做饭。”亢伟说,只有用实际行动才能报答这份恩情,爱妻子、爱家庭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
婆婆说:儿媳胜似亲姑娘”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26年斗转星移,几千个日日夜夜,襄汾县南辛店乡崔村的“好儿媳”―― ―崔红叶,不仅用双肩担起了全家幸福,更是用行动践行了孝亲大爱!3月7日上午,记者见到了正在地头灌溉小麦的崔红叶,春寒料峭,农作物也才冒出零星的嫩绿,挽着裤腿扛着铁锹的她却忙得“热火朝天”。我嫁过来的时候,公公患有心梗常年离不开药,婆婆身体不好也不能干重活,还有一个刚上初中的小叔子,一双儿女年龄相差仅一岁,家里的生计就全压到我和丈夫肩上。那些年的艰辛啊,真是不能提……”崔红叶的婆婆王春好老人告诉记者:儿媳妇是这个家最大的功臣啊!过门后地里农活多,因为常年弯腰播种、施肥、锄草、割麦,她还落下了腰间盘突出的毛病。”公公身体越来越差,红叶就带着他四处求医,去年住了四次院,一直是她守在病床前伺候,村里人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这么任劳任怨还贴心的儿媳妇,真是比亲亲的闺女还孝顺啊!”崔红叶,这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妇女,用倩丽红妆换来不让须眉的担当,更是用心诚则灵将子女的孝心践行到底。给这个家最强大的凝聚力,也给自己的孩子最温暖的启示。
记者 崔敏
责任编辑:王伟
上一篇: 山西师范大学公益行
下一篇: 胡吃海喝吃出“节日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