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生代父母对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关注呈明显上升趋势。经研究表明,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各种潜能开发最为关键的时期,早期教育的核心就在于为婴幼儿提供一个教育营养丰富的环境,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人格成长进行“激活”,从而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近日,记者就婴幼儿早期教育这一话题采访了多位年轻父母,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持己见,正可谓"想说爱你不容易"。
支持者: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成女士的女儿今年五岁了,在她看来,女儿如今活泼热情的性格是在两年的早教课程中塑造出来的。成女士告诉记者,女儿一岁的时候,她就开始带女儿去试听,“当时去了两家店,都在向阳西路。女儿配合度挺高,在早教中心看到了女儿更加活泼兴奋的一面,这和她平常在家的表现完全不同。”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成女士依然很感慨,“我以为孩子最需要妈妈,没想到见到同龄小朋友却表现得更开心,真是让我始料未及。”
其实,在怀孕期间,成女士就有了让孩子去早教中心学习的想法。“根据敏感期和大脑发育理论,人类对各种信息和各项能力发展的敏感期都集中出现在生命最初的几年,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独特和重要的发展阶段,也是孩子发展的机会之窗,是宝宝获得智慧的最佳时机。现在很多家长都意识到了对婴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培养的重要性,我怀孕期间就知道身边同事都带着孩子上早教,和他们探讨了很多次,大家都认为早教是十分必要的。”
有部分家长带孩子上早教的心情更为迫切,段先生在女儿8个月大时就在早教中心报名了。“孩子是属于大自然的,但生活在城市,无法让孩子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每天和泥土、花草打交道,那就把她放在同龄人的世界中。”在段先生看来,趁早发展孩子的社会属性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我们不明白孩子在想什么,但我相信,在早教中心,和同龄小朋友在一起,他们会不想学习、模仿,乃至竞争。这对孩子以后的性格塑造是很有必要的。”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在支持者的队伍中,老年人呼声也很高。他们当中普遍都是因为受子女之托,带孙子或外孙来过早教机构后,才开始认同早教这一新兴行业。环境干净、老师素质高、课程内容新颖有趣、孩子开心成为他们支持早教的原因。
反对者:掌握科学育儿知识,自己也可以教好孩子
与每星期准时带孩子上早教班的父母不同,“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育儿观同时也被很多父母吐槽,面对目前早教市场鱼龙混杂的状况,对婴幼儿教育方法和内容有急切需求的家长还是有些无所适从。
王女士是一位高中历史老师,有一个刚满一周岁的儿子。谈起是否会为儿子报早教课程,王女士态度鲜明,“不会。相比智慧的头脑,我更希望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自由的心灵。早教中心宣称的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发育成长,帮助开发孩子的潜能等广告语,我认为这些我自己也可以做到。”王女士随即从挎包里拿出一本书给记者看,书名为《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在我家,类似的育儿书籍有很多,从这些书中我学习到很多科学的育儿方法。早教中心每星期一两节课时间有限,所以孩子接受更多的还是家庭教育。只要父母掌握了科学正确的育儿知识,同样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对于孩子的早期教育,王女士表现出足够的自信。
此外,学费昂贵、工作忙、不能按时陪孩子去早教中心也是很多父母不愿意为孩子报早教课程的原因。
早教是否有必要?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可早教究竟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必须去早教机构吗?
早教首先是学习与人相处的方式,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规则意识,为孩子形成健全人格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次,早教应该增进亲子关系,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进行早教,最重要的就是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早教的重要内容,就是父母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而早教机构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父母成为称职的教育者。
由此看来,早教不是早教机构的事,仅仅依靠孩子在早教机构每周一次或两次的课程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家长要更多参与进课程中来,才能让科学的教育方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早期教育中,家庭教育好比“一日三餐”,外出带孩子上早教班就如同“外出就餐”,两者可以相互补充,真正让孩子的身心、智力各方面都得到正确培养,不错过育人关键时期。
在选择早教机构时,父母可先带宝宝体验一下,根据宝宝的个性来选择。,不要人云亦云。硬件良好、师资雄厚和理念先进是选取标准的一些方面。但是在实际体验中,对老师及服务人员的考核才最为重要。教育本就是“以人为本”,人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尽管早教班对孩子有很多好处,但总得来说,教育的关键还是在家庭,父母要把自己当成孩子最重要的老师。
记者 荀丹薇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