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卢凯)6月6日,全国鄂文化研讨会在乡宁(简称鄂)县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所、首都师范大学、省社科院、山西大学等研究院所的专家以及河南、湖北等地研究鄂文化的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就鄂文化展开学术研讨与交流。
鄂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演进脉络贯穿古今历史,发展痕迹遍布华夏南北。从现有的资料和论证来看,鄂文化主要分布在山西乡宁、河南沁阳、河南安阳、湖北随州、湖北鄂州一带,形成由北而南的鄂文化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鄂文化印迹较深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湖北,然而通过历史考证可知,山西、河南、湖北三地都是鄂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且山西乡宁地区更是这一纵向文化圈的始发地,记载着鄂部族早期的活动轨迹,该地区是中国鄂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鄂文化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山西乡宁地区的鄂文化在结构上呈现出有迹可循的深层、中层、表层三个层次,符合中国文化的发展规律与特点。
乡宁古称鄂,山叫鄂山,河叫鄂河,城叫鄂邑、鄂侯故垒,城北山上有鄂山关,东南边界有鄂公堡。鄂地坐落在吕梁山南端,突兀于汾水之阳,沟壑纵横,森林茂密,溪流密布,气候温和,是适合原始人类生息的地方。在上古时期,鄂人在华夏民族的形成、融合、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保留在民间的天文、政治、哲学、艺术生动而丰富。虽然,因为种种因素,鄂的名字在层叠累加中隐没、消失了,但丰富的鄂文化并没有消失,她沿着岁月的长河,陶冶着一代代鄂人。
乡宁人称自己的家乡为鄂,湖北的简称为鄂,而河南也鄂邘故城,三省多地相同的称谓其中有怎样的神秘和玄妙,从古至今,各地的学者一直在追根溯源,而乡宁举办这样的研讨会,引得北京、河南、湖北等地的专家学者云集而来。研讨会上,专家们各抒己见,从鄂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表现和特征、研究方法和对策,鄂人的迁徙,鄂文化与尧文化的关系,鄂文化与天文人文的关系,鄂文化研究的当代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研讨。专家学者发言丰富多彩,会下讨论积极踊跃,有发言交流、有书面交流,有设想规划、有经典案例、有经验做法、有对策建议。
研讨会结束后,与会专家学者到安汾村、鼎石村、康家坪、塔尔坡村等古村落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田野调研。专家学者们对当地的旅游文化开发、非遗保护和传承、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许多可行性建议。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