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征之地的文学盛会
“红军东征”西渡路线采风活动暨长篇小说《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研讨会在永和举行
临汾新闻网讯 8月18日至21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红军东征”西渡路线采风活动暨长篇小说《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研讨会在永和举行,省作协、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京、津、沪著名文学评论家、媒体,以及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作协、各县(市、区)文联、重点作家及文学爱好者等参加了研讨会。
此次活动由山西省作家协会、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临汾市委宣传部主办,由中共永和县委、永和县人民政府、北岳文艺出版社承办。活动期间,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杜学文主讲了“永和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讲座,作家们参观了永和关、三北防护林、贺家洼师范枣园、红军东征纪念馆、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乾坤湾)、红军井、于家咀黄河滩等,深入一线,了解永和人文历史,并举办了临汾市骨干作家创作讲习班、文学创作对话会等活动。
《当代》杂志社社长杨新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著名文学评论家李建军,天津和平区文联秦岭,著名诗人朵渔,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茅盾文学奖评委王春林等著名作家、评论家与我市骨干作家及文学爱好者面对面交流,并解答了我市青年孙忠晓、史书云和赵玉亮等人提出的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长篇小说《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研讨会是这次活动的重点之一。杜学文和省作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杨占文,以及来自京、津、沪及我省的多名专家学者、出版界人士齐聚一堂,对我省作家李骏虎的作品《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进行研讨交流。
《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所写的故事发生在1935年的冬天到次年的夏天,记录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救亡史、一群我们熟悉的陌生人,作品以宏阔的视野、娴熟的艺术手法,揭开了一次改变中国革命进程的东征战役,史诗般呈现出中国共产党如何推动全面抗战。
李骏虎花费数年时间,深入故事发生地,询问众多当年抗战经历者,潜心创作完成了30余万字长篇历史小说。
与会专家、学者们认为,《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具有文学与历史的双重价值,生动地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性格独特的人物形象,具有非常独特的、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与细节,宏观勾勒出在抗日救亡的主题下,不同立场历史人物的精神发展轨迹,再现了他们在重要历史关头做出抉择的过程,凸显出红军东征的伟大历史意义。
记者 张春茂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