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我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综述
临汾新闻网讯 当不少人面对摔倒后痛苦呻吟的老人,为扶还是不扶倍感纠结之余,一位临汾姑娘却没有丝毫的犹豫彷徨,在异乡街头搀扶起一位素不相识的八旬老人,并义务照顾4年多,在当地传为佳话。1月17日,在贵州省凤冈县打工的“80后”霍州姑娘赵艳成功当选2015“感动山西”十大人物;2015年12月30日,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解黎明同志委托,其子寇永安带队的“黎明”爱心扶贫团一行来到永和,为贫困山区的10户贫困户带来了现金、米、面、油、衣服等爱心物资;无论是在公共场所制止种种不文明行为,还是在主要交通路口协助交警执勤,抑或是开展卫生清洁和文明礼仪宣传活动,总是能看到侯马市广大志愿服务者们活跃忙碌的身影。仅2015年一年,该市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已达到125次,活动人数10万人次,而全市志愿服务组织更是高达176个,注册人数超过1.6万余人;2015年12月28日,古县举行“新华杯”中华魂“践行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华正能量”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演讲比赛,充分彰显该县在青少年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广大青少年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工作中的积极探索与主动发力;吉县积极探索用微电影的视角定格农村聚焦农民故事、建设村德村史馆挖掘村落文化彰显榜样力量、创建文化视频库助乡土文化植入互联网基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触手可及喜闻乐见的方式春风化雨浸润人心……
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市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始终紧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线,持续引深“德润平阳、共筑梦想”等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全市的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12个词,共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
公益广告“全媒体”覆盖
根据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的部署安排,我市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意识,把加强社会宣传、培育核心价值、倡导文明风尚作为中心任务强力推进。充分运用主流媒体、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公共资源、现代传媒等宣传载体,以省委宣传部拟定的社会宣传重点标语和“中国梦”“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作为主要内容,认真策划,精心组织,大力宣传。
突出主流媒体,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使“三个倡导”24个字家喻户晓、重点标语内容耳熟能详、文明礼仪深入人心。运用新型媒介,深入开展网络宣传活动。我市文明网、临汾新闻网、临汾广电网全面进行改版提质,对“三个倡导”24个字、66条宣传标语和优秀公益广告进行实时播放。充分发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作用,利用《文明临汾》等微信公众号,已发布100余期(条)。营造街头正能量,坚持见缝插针、充分利用的原则,在市区广泛开展社会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建筑围挡、空白墙体、交通运输工具、公交站牌、临街电子大屏幕、广告牌等户外广告媒介进行社会宣传。积极创新宣传形式,拓展宣传渠道,扩大宣传半径。运用海报、张贴画、挂历等形式制作宣传标语、公益广告,向学校、单位、农村、社区赠阅,扩大宣传覆盖面。
目前,全市已制作墙体类、围挡类、交通护栏类、灯箱类宣传展板2万余平方米、宣传标语1000余条、宣传海报(年画)5000余张,利用公交站牌300块、电子显示屏500余块;市电视台每套频道(率)每天公益广告达到35至50条(次),其中,黄金时段达到8条(次)。临汾电视台一套新闻综合频道,对“66条社会宣传标语”进行滚动播出,平均每天播出60条次;临汾日报公益广告每期八分之一版、并同步刊发“66条社会宣传标语”,达到公益广告刊播要求,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善行义举榜”遍地开花
为深入落实全省“善行义举榜”现场会精神,我市高度重视,立即行动,精心组织,在全市深入开展了建立“善行义举榜”活动。目前,700余家市级以上文明单位(村镇)均已建立“善行义举榜”。
明确活动主题。我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紧紧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个方面和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孝老爱亲(仁、义、诚、敬、孝)五个类别,对群众的善行义举以“榜”的形式进行公示,大力宣传。加强工作结合。通过结合自身实际,注重融入贯通,将善行义举榜建设和好妯娌、好儿媳、好婆婆及各级各类道德模范、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评选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以评促宣、以宣促评。
在“善行义举榜”建设上,文明城市突出道德实践,打造“好人一条街”,倡导“好有好报、善有善报”的价值导向;文明单位突出氛围营造,利用电子屏、楼道版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重点宣传标语的宣传;文明乡镇(社区)突出“美丽乡村”建设,积极设立德孝文化墙、公益文化墙和村规民约墙,引领社会风尚。
为确保形成长效机制,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我市还专门制订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善行义举榜”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要求,规范操作流程,细化建榜措施,将“善行义举榜”建设工作纳入文明县城、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中,作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通过道德讲堂、志愿活动等创建活动载体,让善行义举榜走进机关、走进社区、走进百姓生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人人做好事、好人做好事、好事就上榜、好人有好报”的良好社会风尚。
志愿者阵营飞速成长
目前,全市各级文明单位共组建志愿服务队1011支,总人数达2万余名,志愿服务队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活动。
我市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突出“三个注重”:注重发挥文明单位示范作用。市文明办成立临汾市志愿服务总队,总队下设市直大队、市直金融系统大队、各县(市、区)大队。各文明单位、各文明乡镇(办事处)成立专项志愿服务队,并统一格式制作牌匾、队旗。各单位也普遍建立起志愿者登记、服务记录、活动情况台账。
我市积极引导、大力推动民间志愿者组织建设,先后注册成立“临汾市义工协会”、“临汾市公益文化传播协会”、“临汾市老年志愿者协会”等群众性公益社团,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先后打造了“学雷锋”志愿服务、“解黎明”爱心助学、“平阳花”文艺义演等活动品牌。注重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制定《关于加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四有”要求:实现有稳定的志愿服务队伍、有规范的管理制度、有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有固定的志愿服务内容;强化“六支”队伍: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队伍、青年志愿服务队伍、巾帼志愿服务队伍、工会志愿服务队伍和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完善“四个”制度:注册制度、记录制度、保障制度和激励机制,推动了志愿服务活动的有序发展。
公民道德建设成果丰
我市以评选学习宣传道德模范为重点,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切实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2015年春节期间大力开展对道德模范的慰问活动,全市共慰问各级道德模范120余名,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爱及新年祝福。广泛开展市县道德模范评选、积极参与中央及省级“身边好人”投票评议、认真遴选推荐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全市各类道德模范总数继续在省内名列前茅。截至目前,我市先后有7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或提名奖荣誉称号,14人荣获“山西省道德模范”或提名奖荣誉称号;2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8人荣登“山西好人榜”。特别是随着近期霍州姑娘赵艳荣膺2015“感动山西”十大人物的捷报传来,我市更是实现了连续六届7人当选“感动山西”十大人物,历年历届从未缺席这样一个不小的奇迹。
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以引导未成年人“心向党、爱劳动、有礼貌”为目标,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充分运用重要时间节点深化主题活动,在全市中小学开展积极参加“网上祭先烈”活动以及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规范已建成的19所学校少年宫“管”和“用”的基础上,又完成了13所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和少年宫网站日常内容更新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对所建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的管理和运行情况的监督。
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充分利用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文化娱乐活动。春节期间开展“红红火火过大年”活动,组织春节、元宵节联欢、团拜、游园、灯会、社火、农村(社区)群众性文艺演出、扶贫济困送温暖以及送文化、送卫生、送平安、送健康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清明节期间,在全市广泛开展以“文明祭扫、平安清明”为主题的清明节活动,组织广大干部群众为革命烈士扫墓,开展党员、团员重温入党、入团誓词等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陶冶市民道德情操。
群众性文明创建载体活
创新文明创建活动载体。我市积极运用微信、微故事、微电影等形式开展道德教育和文明创建。用微信传播文明礼仪、用微故事讲述模范事迹、用微电影倡导文明风尚。吉县作为全国九名代表之一,在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以《运用微电影传播正能量引导新风尚》为题,介绍了“一村一故事”微电影拍摄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加强对文明单位日常管理。为加强对各级文明单位日常活动的管理,推动文明创建工作常态化,自去年开始对各级文明单位日常创建工作实行季度考评,季度考评结果按一定比例计入年度测评分值中,形成文明单位考评的最终得分,作为文明单位年度复查和届期评选的重要依据。
深化“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核心价值”宣讲活动。为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通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全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深化“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核心价值”宣讲活动。通过传统文化的宣讲,引导全社会学传统、讲传统、悟传统,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持续实施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等创建活动,强力推进“告别不文明行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印发倡议书、签订承诺书以及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增强文明意识,进一步夯实文明创建基础,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进行宣传教育,特别是要广泛进行探索实践,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工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工夫,在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上下工夫。”市文明办主任张红亮指出,“今后我市将继续研究结合各行各业特点,精心设计开展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日常化、具体化、生活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市上下的群体意识和共同行动。”
记者 王小庚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