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在素有“华夏第一都”之称的平阳大地上,孕育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里有明初移民寻根祭祖圣地洪洞大槐树、旧石器时代的丁村遗址、明代形制的苏三监狱……这些旅游景区全方位向世人展示着平阳大地人文景观、民俗风情,无声地召唤着各地游客向古城平阳汇聚。
旅游行业是“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发展和主要推动力量,仅2014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627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41亿元,接待入境游客3.4万人次,超额完成省市下达任务的4.23%,较“十一五”末期的2010年,增幅分别为1455万人次、145亿元……
创新形式 打造“智慧旅游”
对临汾而言,“旅游+”是个新课题,它改变了旅游业的运行方式。“十二五”期间,临汾旅游业以“智慧旅游”为发展主题,主动融入信息化变革,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以互联网为依托,靠创新来弥补旅游发展短板。
为了搭建“智慧旅游”平台,全市旅游业启动了《临汾市智慧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统筹规范并积极推进全市各涉旅企业的门户网站、电子门票、网上预订、Wi-Fi覆盖等方面的建设步伐,振兴旅游市场,为建立全市统一的查询、预订、办公、监测、指挥平台打下基础。 建立市级的旅游网站平台,充分拓展“临汾旅游”官方微信平台电子商务功能,整合现有的旅游企业资源,突出“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多媒体展示、旅游线路智能规划、网络预订与支付、网络咨询和解答等方面的功能,实现与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及O-TA的互联互通。发挥网站、微信、自媒体平台等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临汾旅游的网络推广活动;全市旅游业以游客的需求为导向,以电子导航系统为依托,组织专门的团队编制一册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临汾旅游攻略和重点景区导览路书,将导览路书与旅游局微信平台相结合,通过定位技术,为游客提供行前、游中、游后的全方位智慧旅游服务,让广大游客在我市能够方便快捷地了解旅游信息,享受旅游产品。
加大宣传 唱响“知名”品牌
“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建设中西部文化旅游强市”的目标定位,积极实施旅游大规划、大开发、大招商、大服务、大推介“五大”战略,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全面加强文化旅游宣传推介,不断提升文化旅游服务水平,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态势良好。
为了提高全市旅游业的知名度,“十二五”期间,我市利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的路牌、灯箱、LED显示屏等户外媒介,有选择、有重点地投放旅游形象广告;坚持“立足本地市场、辐射周边市场、拓展远程市场、打开国际市场”的营销战略,突出“京津唐、黄河金三角、长三角、珠三角”四大主打市场,围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高端商务等旅游产品体系,分区域、分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推介;加强与省旅游局乡村旅游“555工程”的对接,争取乡村旅游专项补助资金,开展旅游名镇、乡村旅游点、品牌农家乐建设等活动,实现旅游富民、旅游惠民。
此外,以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云丘山和文化旅游节为龙头,加快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丰富活动内涵,努力使《尧颂》《凤凰来仪》演艺填补空白,增加亮点,带动临汾旅游一日游、两日游、多日游的转变。
把握市场 推动新业态兴起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需求的升级,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也在迅速增加。我市旅游行业在“十二五”期间还推出了一系列商务、休闲、度假、研学类主题活动。
自驾车旅游已成为我市最主要的旅游消费方式,小长假、APEC期间,自驾游客已带动了我市的酒店、住宿及旅游诸要素的发展。为给自驾游群体提供更好的服务,旅游行业与国内有影响力的汽车露营地企业对接,依托重点景区和旅游服务集中地域,启动1家五星级和两至三家二星级自驾车露营地的规划建设,包括用餐区、公共卫生区、露营区、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在露营地周边规划建设提供救助保障的医疗、加油、汽修及金融服务的网点。同时,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自驾车专题旅游的宣传推广活动,深化我市自驾车旅游市场。
2015年,全市旅游行业建设大型旅游综合体,古县、安泽以及东山发展旅游打破传统行政区域条块限制,旅行社在规划精品线路时,把古县的景区、资源与安泽的生态休闲相结合,挖掘凤凰山庄窑(尧)洞宾馆的文化内涵,以市场为主导对资源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由传统的大众旅游方式逐渐向个性化、体验化、精品化、特色化的新型旅游方式转变。
融合发展 提高综合竞争力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产业,促进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要途径。
抓产业融合,首先要推动市、县部门的联手合作。“十二五”以来,我市多家部门联手合作,推动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融合,联合推出了一批旅游“全域化”名县,精心打造了一批旅游休闲小镇,下工夫做好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等各项工作。
乡村旅游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当地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更是促进居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安排农民就业的重要手段。“十二五”期间,我市将曲沃磨盘岭、襄汾燕村荷花园、蒲县蒲园生态农场、吉县城北垣红苹果采摘园、尧都区贺家庄桃花园、尧王台现代农业示范园6个景区作为首批示范点,优先批准开放,其他县(市、区)则根据资源和实际需要,按照“有规划、有土地、有可研,有看头、有吃头、有玩头”的要求,积极争取省级项目和资金支持,精心打造1至2个具有浓厚乡情特色、接待设施齐全的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山西的避暑胜地。
记者 段小婷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