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生活的变迁、观念的转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畅想……新的一年意味着新开始、新起点,每个人都期盼着新的收获。本网记者兵分多路,探访市民的“新年新计划”。从每个人娓娓道来的述说中,感受他们的爱恋与幸福,触及到新年不一样的温暖。
策划人 李静
搬新居 幸福快乐
“新房子不错,环境好、采光好,多亏了经济适用房,让我们这些低收入者有了自己的房子。”2015年对杜红梅来说是劳累的一年,但也是幸福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她和丈夫有了自己的新房。
走进杜红梅家,墙壁上的喜庆鞭炮装饰品把新房装点得既有生气又透露出浓浓的年味。
谈到新家,杜红梅显得特别开心,刚拿到房子的钥匙,我就忙着装修,所用的材料都是我挑选的,总共花了不到4万元。”杜红梅说,原先他们一家3口和公婆、爷爷、奶奶挤在一套不足90平方米的房间,一家7口人很拥挤,就连晾晒衣物都不方便,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就成了杜红梅的心愿,但是高昂的房价让夫妻俩望而却步,如今经济适用房圆了她的住房梦。
“虽然房屋只有68平方米,但是足够一家3口人居住了。”杜红梅说,新房里过新年,这是个好兆头,希望今后的生活更好。
记者 苏亚兵
话新年 企盼美好
今年的春节对于27岁的董媛媛来说无疑是一个特殊的新年:初为人妻的她第一次离开自己的父母,和老公在属于自己的新家过年。
董媛媛虽然不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但在父母那里却一直享受着比独生子女还要优厚的待遇。“以前过春节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所以对新年也没有太多的概念。但是今年让我对过年有了新的认识,让我真的体会到了什么叫过一年就长一岁。”董媛媛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以前每逢过年,长辈们都会或多或少给自己压岁钱,而如今自己却成了给别人发压岁钱的人。以前过年的时候可以跟自己的父母和哥哥妹妹们在一起边看电视边聊天,而如今再到父母跟前却成了回娘家……”
说到这些,董媛媛虽然有些伤感,但她还是要面对现实。“有了自己的小家就意味着自己要慢慢成熟、要更有担当,要学会经营自己的婚姻,经营自己的家庭。”董媛媛说,在新的一年里,希望自己和老公都能有所提升,让自己的小日子越过越好。
如今,董媛媛已经怀有身孕,但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憧憬。“为了孩子和我们这个小家,猴年我和老公都要努力去拼,让孩子以父母为荣。”记者 杨杰
创新业 放飞梦想
陈优优今年31岁,在她的眼中,2015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里,她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那就是离开原先的工作岗位,贷款开了一家茶叶店。
“我的小店是2015年10月份开张的,此前我是霍州矿务局的职工,日常生活全靠工资,我感觉我不能就这么活一辈子,所以就大胆地走出了这一步,贷款30万元在尧都区开了茶叶店。”陈优优告诉记者,新的一年里,她希望自己的小店能红火起来,虽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但她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面对未知的挑战。
2015年,国家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推动很多人走上了创业之路、创新之路,陈优优就是在这样的号召下,果断“下海”开了茶叶店。经过几个月的张罗,现在陈优优的茶叶店已经走上了正轨,并挖掘到了第一桶金。“我认为,人的一生最难的就是转变观念,按部就班虽然饿不着,但也不会将自己的能力彻底发挥出来。”陈优优说,既然走出了这一步,就不会后悔。
“2016年对我来说是重要的一年,因为这一年里,我要彻底转型成一个称职的商人,要关注市场波动,要扩展生意渠道。”陈优优说,希望自己的小店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然后带动更多的人投入到创业之中。
记者 杨全
逛新店 便捷实惠
提起春节,以前聚会、逛街、K歌等等娱乐消费,往往需要穿梭于大街小巷。而今年春节,谈起“吃喝玩乐购”人们似乎不需要再跑那么多路了。去年年末随着工贸购物中心、生龙国际购物中心及安达圣新天地购物中心的相继开业,满足了人们一站式“尝美食、看电影、轻松购”的需求。
市民段女士表示:今年我给母亲买衣服,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在街上来来回回转几圈,费时费力还劳累。前几天,我在一家商场就购买到中意的衣服,而且不出商场还可以吃饭,市民得到的实惠是采购不费力。”
除了新开业商场的一站式经营模式吸引消费者外,商场之间也在相互竞争。为了吸引消费者,他们相应提高了服务质量、促销力度和售后维权等服务。
刘女士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商场的服务质量的提升。“商场多了在哪儿消费都一样,为啥不选择服务质量好的商场去消费。以前我市的商场少,优惠活动也少,如今竞争激烈了,商场都是以促销力度和服务态度来提升商场的人气。这样一来,实际上是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记者 祁欣
购新车 一举两得
赵亚辉是襄汾人。多年来,她和丈夫在临汾打工,虽然以前有私家车,但由于没有驾照,总得麻烦别人代驾,因此跟没有私家车区别不大。现在好了,丈夫和儿子都有了驾照,又换了新车,不仅回家方便了,而且想去哪儿就可以去哪儿。今年春节,他们一家商量好了,去实现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元旦期间,他们新买了一辆私家车。赵亚辉与丈夫、儿子就开始筹划自驾游,从正月初五起,从临汾出发,上吉县、游运城、逛三门峡,让心情放个假,彻底放松一下自己。
“从临汾出发,到运城和三门峡这个路线怎么走?那里都有什么景区?需要提前准备什么东西?”线路一敲定,赵亚辉就跟家人探讨起这些问题,她觉得女人的心总是细一点,这些事情都应该由女人来做。赵亚辉高兴地说:和家人一起出游是我多年的梦想,今年终于可以实现,这个私人订制很不错。”
她还悄悄告诉记者,其实,今年买新车还有个原因,儿子今年大学毕业回到临汾,为了给儿子找个媳妇,于是就买了新车,希望这个愿望也能实现。
记者 郭秀婷
创新作:多出精品攀高峰
刚刚过去的2015年,对临汾籍青年作家杨遆峰来说可谓载誉而归。在市作协三届五次会议上,他荣获2015年度文学新锐奖。作为北方黄土高原上的青年作家,他创作的中篇小说《心瘾》刊登在沿海城市江苏作协创办的《雨花》杂志,而且是第12期头条刊发。小说刊发后,引起很大反响,市作协与尧都区文联共同举办了杨遆峰文学作品研讨会。市作协主席张行健介绍,因为一篇作品为一个人召开作品研讨会在市作协历史上很少见。
“研讨会上,各位作家前辈及山西师大教授、评论家刘阶耳等对我的作品给予了很高评价,这对我既是激励、鞭策,又给予我很大动力,同时也感觉肩上的担子很重。”杨遆峰说,在新的一年里,他将认真地读书学习,梳理自己熟悉、了解的生活题材,完成既定目标:两部中篇小说、3部短篇小说,共计10万字的作品。其中,两部中篇以农村现代化与人口凋敝现象为题材,3部短篇以城市现代人为题材,主要描写都市人的心态与生活状况。同时,杨遆峰希望自己按照创作计划,早日完成并发表,与全市其他作家一起,用精彩的文学作品推动临汾文学事业再上新台阶,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记者 张春茂
添新丁:渴望凑成一个“好”
新年到来,最大的喜事莫过于家中添新丁。家住华州路紫金花苑的张萌夫妻正沉浸在喜悦之中,他们满心期盼着即将出生的“二宝”是位小公主,使他们如愿凑成一个“好”字。
“二宝将在正月二十左右出生,喜上加喜,我们全家人都很开心。”说到这儿,张萌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去年5月,我突然茶饭不思,闻到油腻味就想吐,二宝就这样匆匆地来了。这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期盼之中。我儿子特别高兴,每天都要跟肚子里的二宝对话,还准备将自己最珍贵的玩具送给二宝。”
怀孕初期,张萌备受“折磨”,整个人瘦了一大圈。我不管吃什么都吐,一点儿胃口都没有。可是,为了二宝的健康成长,我硬着头皮往下咽。”回想那段时光,张萌感到“痛”并快乐着,二宝在肚子里一天天长大,那种幸福感一天比一天强烈。我既兴奋,又期盼,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她(他)的模样。”
为了迎接“二宝”到来,张萌和丈夫做足“功课”,不仅加强彼此的育儿经验,还添置了各式各样的新衣服和新玩具。“我们为二宝取的小名是‘惜惜’,希望她(他)能无忧无虑地长大,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同时学会珍惜,珍惜亲情、友情、爱情,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精彩。抚摸着鼓鼓的肚子,看着在一旁玩耍的儿子,张萌夫妇憧憬着幸福的未来。
记者 李静
学新技:与时俱进不落伍
“不管多大年龄,只要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只要不与时俱进,那肯定会被社会淘汰。”说起过去一年里的新变化,63岁的程辛茂颇为自豪地说,“学习电脑,使用微信,收获还真不少。”
程辛茂说,和其他老年人一样,起初使用手机也就是打打电话,发发短信,一些最为简单不过的操作而已。直到前几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再次进入“二次上岗”模式后,在年轻同事的熏陶下,程辛茂也开始对手机的新玩法进行了“挑战”。
“当时,每天工作结束后,回到工地,看见几个年轻人经常是聚集在一起,指着手机微信里的各种图片、消息,说说笑笑,热烈讨论,忍不住过去看了一眼,才知道这种新兴的玩意。”程辛茂笑着说,作为一名花甲老人,学习起新生事物不免有些难度。用他自己的话说,小伙子前面手把手地教,转眼过后自己就忘了个干净,还要再次请教,慢慢“消化”。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这样,带着对新生事物的无限热情和一颗永不服老的心,经过不厌其烦地反复“取经”,如今,63岁的程辛茂已经能够熟练地操练微信了。学会了微信,不仅可以看到朋友圈里更多的新鲜事、有趣事,还可以通过微信的画面与文字,将工作的进展情况时时传送给上级领导和同行,它的作用还真是不可小视。”新的一年,程辛茂自信满满地说,活到老学到老,继续学习新生事物,让自己永不落伍。
记者 成华
看新貌:平阳古城变化大
汽车奔驰,高铁呼啸,飞机翱翔……极目远眺,水碧天青,绿意葱茏,白云悠悠,这方苍穹下,是我的家乡—— —临汾,回想临汾的发展,看看身边的变化,临汾人心里是满满的骄傲与自豪。
大西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西部铁路建设重点工程。该线共设29个车站,全长859公里,最高运营时速250公里。大西高铁途经我市,辖内有霍州、洪洞、临汾、襄汾、侯马5个动车站,使得临汾人的对外通行方式更加便捷,实现了周边省市的城际游一日生活圈。
前不久,临汾人又实现了“飞天梦”,当一架架银鹰从临汾民航机场起降,拉近了临汾与世界的距离,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临汾民航机场正式通航,对进一步改善临汾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上开展对外交流 合作等方面,把临汾建成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加快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近年来,我市还致力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推进城市环境整治及企业污染物减排、交通清洁化、绿色建筑、余热余压循环利用、产业低碳化等5大类45个典型示范项目,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5年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煤烟污染治理、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治理、道路扬尘治理、机动车污染治理和油气治理等6项大气污染防治工程,使PM2.5浓度稳步下降。
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加快推进“七桥”“三路”“三校”三馆(楼)”“一网三厂”建设,春节后又将开始鼓楼南北街的拓宽改造,让我们畅想在不远的将来,临汾又是一个新模样、新气象,这样的前景,怎能不让每一个临汾人为之欢乐开怀、努力奋斗!记者 韩晓芳
就新业:回乡工作陪父母
2016年,对于25岁的蔡琪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满怀期盼的一年。在太原奋斗3年后的她回到临汾,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虽然薪资待遇和工作环境都大不相同,但谈起对未来的工作计划,她自信满满:我要尽可能地全面发展自己,将自身能力展现出来,获得大家的肯定。”
2012年大学毕业后,蔡琪留在太原工作,从事网站开发及广告设计。随着年龄逐渐增长,父母希望她能尽早成家,并在临汾谋得事业发展的一席之地。2015年,蔡琪顺利通过面试,应聘到一家装修公司负责广告设计。“两份工作薪资待遇不同,假期也差别很大,以前都有双休和年假,现在只有偶尔的一天假期。但回到老家,这份亲切感缓解了新工作带来的不适。”蔡琪说,目前公司的广告设计工作基本上她独当一面,工作任务重,工作节奏比以前加快了许多,工作成绩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和同事相处得非常融洽。
谈起今年的计划,蔡琪说:对于公司的其他人而言,我还是新人,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我一定会虚心向前辈们请教,同时多学习专业知识,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为公司做更大的贡献。当然了,也希望尽快解决终身大事。”记者 弓佩玉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