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精图治 精彩纷呈
——我市体育事业发展综述
临汾新闻网讯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第十五届山西省运动会周期的第一年,我市体育代表团在比赛中共获得金牌20枚、银牌33枚、铜牌35枚。这不仅是我市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以来取得的成果,也是我市竞技体育蓬勃发展的精彩呈现,更为我市的“十二五”体育发展画上了圆满句号。
“十二五”期间,我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群众体育赛事红红火火,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体育产业成功转型升级,全市体育事业发展迸发出勃勃生机。
群众体育大放异彩
5年来,我市以每年春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国庆节、九九重阳节等节日为依托,以“十个万人健身活动”为出发点,利用各时间节点在各类人群、各行业、各协会中开展参与性强、娱乐性强、小型多样的体育类健身、比赛活动,群众体育得到蓬勃发展。
以建设全民健身示范站(点)为突破口,我市全力推动全民健身组织建设,并于2012年全民健身日当天对各县(市、区)、各组织上报的40个全民健身示范站(点)和191个全民健身站(点)举行了授牌仪式并给与物质奖励。全市以此为带动,抓典型,树样板,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全民 健身活动规范有序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市民的健身热情。
“十二五”期间,我市举办了中国临汾国际名校赛艇比赛、中国古县牡丹杯CBA男子篮球精英赛、中国临汾国际围棋邀请赛、西山7县篮球赛等。并在以各区域的特色和传统优势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我市全民健身品牌建设,在特色和亮点上下工夫,挖掘潜力,打造了具有临汾特色的全民健身品牌10个。系列品牌赛事活动的开展,全面打造和提升了我市全民健身活动的质量,突出了示范带动效应,不仅使我市的群众体育取得了丰硕成果,更提升了临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竞技体育捷报频传
“十二五”期间,我市组队参加国际、国内赛事成绩斐然。2012年洪洞女孩王亚男代表中国出征伦敦残奥会,在坐式排球比赛中获得冠军;在澳门举办的第六届世界门球锦标赛上,我市门球队代表中国先后战胜了韩国、马来西亚代表队获得亚军,为我市竞技体育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5年来,我市通过举办、承办各类项目的比赛,不仅提高了全市的竞技体育水平,更促进了参赛各方相互间的交流,我市在体育赛场上的实力和影响力日渐增强。
市体校是我市竞技体育人才的摇篮,加强市体校建设是竞技体育强根固本的重要举措,也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按照市教育局下发的通知文件精神,市体校完成了第三轮学校资质清查和管理星级评估工作,顺利通过了三星级学校评估验收工作。同时,市体校抓住评星和评估的有利时机,使办公、教学设施得到了提质升级,校图书室、电脑教室、实验室相继完成了筹建。2015年,该校有46名学生考入对口升学大专,12人考入本科院校。
体育设施日臻完善
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是体育事业发展的根基,“十二五”期间,我市大力完善体育基本设施建设,实施了市体育场馆的改造,进一步加大了各县(市、区)体育场馆投资建设,做大做强体育产业园区建设。并在对全市体育产业现状进行摸底调查、汇总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并建设了十大体育产业园区基地。
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建设项目是山西省重点建设项目,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 进行研究,安排部署、协调相关事宜,并成立了组织机构,目前,项目前期所需部分资金300万元已划拨到账,地质勘察招投标工作已完成,准备进入实地作业实施阶段。
“十二五”期间,全市151个乡镇、2968个行政村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民健身活动广场实现了全覆盖,另建成体育馆7个、体育场7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9个。自2003年10月我市启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特别是2011年将其纳入山西省新“五个全覆盖”实施惠民工程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体育部门认真落实,其余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真正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成为惠及广大群众的民心工程,实现了我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的扎实、快速推进。
五年弹指一挥间,我市体育事业的发展经历了挑战,收获了喜悦,书写了精彩,尽管也有低谷,饱尝苦涩,但却依旧铿锵前行。今后,我市体育界将继续铭记使命,借势发力,勇敢地面对挑战,以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谱写新的篇章。记者 安月琦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