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这是临汾民歌的朝圣之旅,更是临汾民歌展示自身魅力的良机。”4月20日,市群艺馆副馆长葛晓辉带队参加2016广西柳州首届三月三“鱼峰歌圩”全国山歌邀请赛后回到临汾,三天紧张的比赛,临汾民歌手与全国诸多同行交流切磋过程中的亮点和收获,让他感慨“此行收获满满”。
首次参赛三人捧回三项大奖
相传,壮族歌仙刘三姐就是在鱼峰山下传唱山歌,脍炙人口的柳州山歌便从这里发祥,蔓延至全国。“三月三”到鱼峰山赶歌圩,是柳州乃至整个桂中地区从明清时期传承至今的民俗传统。
今年,柳州首届三月三“鱼峰歌圩”全国山歌邀请赛筹备之初,赛事组委会就向全国广发英雄帖,我市文化局受邀参加。
“这是我市文化局首次受邀参加此类赛事,全局上下极为重视。”身为市群艺馆副馆长的葛晓辉,同时还担任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一职。他介绍,接到参赛邀请后,市文化局随即组织相关专家着手参赛人员的选拔工作,经过严格筛选,最终决定选派左明科和赵晋瑶两员大将参加比赛。
有着“乡宁阿宝”之称的左明科对于很多临汾人来说并不陌生,虽然出生在乡宁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初中毕业后,他跟随乡间艺术团走村串户唱歌,用稚嫩的双肩挑起了一家生活的重担,但苦难的生活并没有抹杀掉他对歌唱艺术的热爱。他面对家乡的黄土沟壑,面对野生的花花草草,面对蓝天白云歌唱,最终凭借着良好的天赋和后天的不断努力,在音乐之路上越走越宽。
本次大赛上,左明科第11个登台,一曲乡宁民歌《梅花坡》获得“最佳表演奖”。
而作为我市音乐界涌现的一颗新星,出生于汾西县的赵晋瑶曾以全省音乐联考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天津艺术学院声乐专业,经过专业系统的学习,赵晋瑶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校期间,赵晋瑶就频繁参加各项赛事,曾获得山西卫视《歌从黄河来》周冠军,获得过“东疆杯”天津第六届青年新歌手大赛民族唱法二等奖,还曾在山西省工会歌手大奖赛上斩获金奖。
当天的大赛上,赵晋瑶第30个登台,一曲《亲疙瘩下河洗衣裳》征服了苛刻的评委,最终获评“最佳演唱奖”。
作为此次赛事我省仅有的三支参赛队伍之一,虽然仅有三个人的参赛阵容,但临汾代表队在接连斩获最佳表演奖和最佳演唱奖的同时,赛事组委会还向临汾市文化局颁发“最佳组织奖”。
临汾民歌 挖掘整理进行时
众所周知,山西号称中国民歌的海洋,诞生在这片热土上的民歌,按照区域划分有着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特点,晋北民歌高亢明亮,晋中民歌柔情细腻,晋南民歌飘逸空灵。而情绪热烈、情调活泼的临汾民歌作为晋南民歌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在晋南乃至全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传承人才的不断流失和青黄不接,作为文化活化石的民歌开始慢慢淡出人们的视听。捧回三项大奖的喜悦反而让葛晓辉和更多关心临汾民歌的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临汾民歌亟待挖掘整理的紧迫性。虽然民歌的尴尬境地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但庆幸的是,我市各级政府、文化部门和民间艺人也在做着努力的尝试。
原襄汾县文化馆馆长梁铁锁凭着对民间音乐的执著追求,深入田间地头调查、采录散落在襄汾县内最原始的民歌,发现了一大批会唱民歌的骨干力量。多年的挖掘整理,经他整理形成的民歌有230首,并精选168首编成《襄汾民歌集锦》,收入《山西民间歌曲集》的襄汾民歌就有117首。
与襄汾县挖掘整理民歌殊途同归的还有乡宁县,经过几年的挖掘整理收到了一定的成效。记者了解到,乡宁县政协“百名委员下基层”工作中,调研组多次深入各乡镇就乡宁民歌的现状、挖掘、保护、利用和传承进行调研。此次山歌邀请赛上,左明科演唱的《梅花坡》就是由原乡宁县政协主席、乡宁文化研究会会长阎灵娣作词,县文联主席王晋强作曲。
对于临汾民歌的挖掘和整理,临汾市也做出了有益的尝试。2011年7月,历时一年出版问世的《临汾新民歌》在平阳广场首发,入选专辑的12首原创音乐作品,以山西传统民歌为基调,以黄河魂、根祖文化、尧文化为素材,经阎肃、邹友开、孟庆云等享誉全国的音乐大家和本土知名作者王燕、王杰、李咏海等人之手,首首饱含真情,句句发自肺腑,旋律婉转动听,风格清新洒脱,生动地诠释了临汾民歌的独特魅力。
据临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任江波介绍,我市民歌资源较为丰富,襄汾、吉县、乡宁、翼城、汾西、安泽等地均有民歌流传,而且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翼城西闫民歌和襄汾民歌已经荣登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最早的民歌《击壤歌》,一直被业界看作中国民歌之祖。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级政府、组织和民间艺人的不懈努力下,这首发声于帝尧之都的民歌终将引领临汾民歌不断传承发展,每臻绝唱。首席记者 卢凯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