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位国内旅游产业界"泰斗"给临汾打满分

2016-05-11 10:01:5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成功,才刚刚起步

——“人说山西好风光”竞演A组初赛侧记

    临汾新闻网讯 五月的北京,繁花似锦,绿草如茵。位于京城东五环中国传媒大学西校区内的东亿影视制作基地内一派节日景象。大厅外,两面巨大的“人说山西好风光”宣传标语吸引着路人眼光;大厅里,11个市的宣传挂画恰似十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诉说着表里山河的气度胸怀。走进基地一层的录播间,灯光、音响、舞美、道具全部准备就绪,静候着来自我省各市的代表们登台献艺、一展英姿。

  5月9日下午1点,竞赛第一阶段A组初赛率先打响,我市和阳泉市、朔州市同场竞技。在欣赏完阳泉的关山古韵、朔州的塞外风情后,我市参加竞演的演职人员摩拳擦掌,一台来自古城平阳的精彩演出即将呈现在现场观众面前。

  “5、4、3、2、1,开始!”现场导演一声令下,铿锵有力的锣鼓声拉开了我市竞演的序幕,13位头裹白羊肚手巾的洪洞老汉排成整齐的方队,用手中的鼓槌敲响了五千年中华文明最嘹亮的回音,也敲响了430万临汾儿女最深情的呼唤。在他们身后的屏幕上,一串串平阳胜景渐次跃入观众眼帘,从钟灵毓秀的云丘山到云蒸雾集的舜王坪,从饱经沧桑的大槐树到秀美奇谲的小西天……短短的1分30秒,串起了一座城市最动听的音符,展示出一座城市最隽永的美图。

  灯光渐暗,舞台中央的大屏幕化作两扇缓缓开启的大门,副市长王振宇健步走出,简单的自我介绍后,王振宇开始做推介演讲,“大家都知道,人说山西好风光是一首电影插曲,电影的名字叫《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可大家是否知道,这部电影正是在临汾市洪洞县拍摄,主人翁正是站在临汾的土地上,唱响了‘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的高亢歌声”,王振宇用略带悬念的开场白,将临汾的人杰地灵生动地展示在观众面前。从丁村古人类化石,到陶寺考古遗址重大发现——“最早的中国在临汾”;从气势恢宏的晋国车马坑,到星罗棋布的古村落——“最美的风光在临汾”,妙语连珠的演讲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声情并茂的推介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次时空穿梭,体验着尧都平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随后,观众们带上了早已准备好的VR眼镜,实地感受了一把“天下黄河一壶收”的雄浑壮阔。“真的好美,有机会我一定去临汾”,坐在记者身旁的一位女士边看边说。

  接下来的环节里,北京电视台主持人徐春妮携著名表演艺术家王文林、青年相声演员李鸣宇联袂为观众推荐了中国最高的鼓楼“平阳大钟楼”、“天下第一牡丹”古县牡丹、临汾特色美食牛肉丸子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阳木版年画,同时,也将遍布临汾全城的三百余间公共卫生间作为临汾市委、市政府倾心发展旅游业的最好例证展现在观众面前……幽默诙谐的表演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一直咧着嘴,从头看到尾”,著名导演王潮歌如此点评。的确,沸腾的录播间内,欢笑声、拍手声此起彼伏,叫好声、赞叹声一浪高过一浪。“全球华人的老家都在临汾,我的老家当然也不例外”,在接受节目主持人白燕升现场采访时,徐春妮一语中的,道出了临汾作为华夏源头传承千载的璀璨风采。

  整台竞演的压轴大戏是在我市传唱千年的蒲州梆子。年纪不大却有着近十年表演经验的戏剧演员马艳华粉墨登场,只见她轻盈地跃上舞台中央一把道具椅,水袖轻舒、闪转腾挪,用特有的方式将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展现的淋漓尽致,就连坐在点评席上的著名媒体评论人梁宏达也禁不住为其竖起大拇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蒲州梆子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炉火纯青的‘跷功’让我看到了临汾人在艺术传承方面的继往开来”。

  有大受欢迎的节目做铺垫,现场打分自然独占鳌头——来自国内旅游产业界的30位评审集体为我市“亮灯”,300分的满分震惊全场,综合现场观众打分及场外网络投票得分情况,我市最终的分数定格在395.78分,以绝对优势领先于同组的阳泉市、朔州市,率先赢得了下一阶段竞演资格!临汾,在这一刻大放异彩;临汾,在这一刻,征服了现场所有人的心……

  精彩,远未结束;成功,刚刚起步。在接下来的几个竞演日里,我们衷心祝福临汾这座古老的城市能够一路高歌猛进、过关斩将,赢取2016山西旅游发展大会主办城市这项难得的殊荣。记者 邱睿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