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正在填写“心愿卡”。
临汾新闻网讯 “大爷您好,我们是师大的学生,这次进社区是参加暑期实践活动……”7月18日下午,山西师范大学国旗班的班长李志远和同学们一起来到城区五道庙巷三一四小区,为这里的老人填写“心愿卡”。据了解,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是山西师范大学与尧都区民政局联合,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的“三下乡”活动之一,该活动在市区内一共有两个服务点,即三元社区和建设社区。此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在校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民意、体验民情,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服务意识,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迎难而上 为民做些事
“由于午饭过后下雨,来社区活动室做功课的孩子不多,我们几个人便在小区做了一些社会调查。”大一学生周佳艺说,做调查和想象的大不一样,许多人把他们当作“推销员”,抵触情绪很大,幸亏有社区工作人员的介绍,才被居民接受。
但是调查的“心愿”内容五花八门,有的老人希望自己身体健康,有的需要一些小家电,有的老人希望能有人和他们聊聊天……一下午碰了不少钉子,但也有很多收获。
周房妍今年上初三,每天一个人在家做暑假作业,闷得慌,听邻居说社区里来了一些大学生能给社区的孩子们补课,她就来试试。周房妍说:“这些大哥哥大姐姐很认真,讲得比较透彻,这样,暑假作业会很轻松地完成。”
师大化学与材料学院的卢嘉欣说,他们原准备给孩子们上大课,结果社区的实际情况和准备情况反差太大,孩子们各个年级的都有,需要辅导的学科也不一样,而且来这里学习的目的也不相同,所以他们就临时改了课程,让孩子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建设社区是今年刚设立的实践点,所有的工作都得从头开始,我们确实奔着为社区做实事的态度而来,但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不被信任……”李志远说,他们只有通过实际行动赢得居民的信任。
居民踊跃 学生热情高
相对建设社区的情况,三元社区的实践点因为有去年“三下乡”活动的基础,所以社区的居民踊跃参与,10个人的学生团队显得异常忙碌。
“我们就盼望有专业的老师来教我们跳舞,这不,还真盼来了。”53岁的刘阿姨高兴地说。
7月19日上午,雨下得很大,但还是有几个老人来了。“今天下这么大的雨,我们以为没人来了,可是刚八点半,就有个阿姨打着伞来了,浑身都湿透了……”师大戏剧与影视表演专业的段亚香说,这些阿姨的积极性很高,看到她们渴望、热情的眼神,就想把自己所有技能都教给她们。
三元社区的居委会主任刘卫星介绍,这两天除了给老人们上健康课、饮食课、舞蹈课以外,来补习班的还有二三十个中小学生,社区活动室内热闹得很。在刚开始的时候,许多家长还有疑心,甚至有人说,社区借着这些免费活动是不是要推销什么教材?通过大学生们踏踏实实地付出后,终于赢得了居民的信任。
担当责任 服务不间断
“这次的活动是师大和民政部门联合开展,今年是第二次合作,活动时间为7天。通过社区实践活动,使在校大学生们得到了锻炼,也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居民反响良好。”尧都区民政局办公室主任郝慧锋说,希望今年的活动比去年更上一层楼。
此次两个实践点的领队告诉记者,他们“三下乡”的课题为“国情社情观察”,因为只有7天时间,同学们在前期进行了课题分解,用走进社区和居民交朋友的方式,拉近学生和居民的关系,努力完成课题。
截至目前,7天的时间已经过半,虽然时间短暂,但这当中的经历让每个参与者都有不同的感动。志愿者们纷纷表示,活动中他们不仅体验到各个社区发展的特点,而且明白了当代大学生身上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师大国旗班负责人表示,活动结束后,他们会继续和社区保持联系,趁着节假日,组织志愿者进社区为孩子们补课,和社区的老人们互动……他们会把这个活动承接并延续下去。
记者 郝海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