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我要打工赚钱”“我要去乡村支教”“我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暑假,不少在外就读的大学生纷纷回到自己的家乡,开始了长达两个月的假期生活,虽然每个人的想法不同,但他们暑期都十分精彩。
体验生活 暑期进校当老师
“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让我和孩子们‘零距离’接触,真正了解到他们的需求,也丰富了我的暑期生活……”今年暑假,尧都区金殿镇小榆中心小学迎来了一名“新”老师。
这位老师名叫芦繁繁,今年19岁,是浙江外国语学院大一的学生。假期伊始,她便回到自己的家乡,跟父母表达了想要趁着这个假期义务当教师的想法。
“我一直想找个机会锻炼一下自己,也为今后就业之路积攒一些经验,不想虚度这个假期。”芦繁繁表示,她当老师也有自己的优势,因为自己在校学习的专业是汉语国际教育,毕业后要面向广大的学生,而且自己又是本地人,比较清楚孩子们的情况,更容易交流、沟通。
“孩子们和我想像中的不太一样,我觉得他们会很乖、很听话,刚开始孩子们不熟悉我们,多少有些羞涩、放不开,经过声乐、体育课程后,孩子们渐渐放开,变得特别淘气。所以,一定要掌握管理学生的方法,无论想像的再好,实践才是关键……”第一次当老师的芦繁繁,十分敬业。在课后,她总会跟孩子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困惑,还经常鼓励他们要自信,“这次支教活动其实是一次互利活动,学校缺少我们这方面的老师,我们也缺少一个锻炼的机会,我希望有机会能够到一些偏远的山区,为那里的孩子们传递知识、传递爱。”
为赚生活费 “准大学生”忙打工
没有繁重的学习任务、不用每天晚上熬夜背书、不用参加课外补习班……对于即将迈入大学的“准大学生”段亚茹而言,整个假期都任由自己支配。于是,她为这3个月假期进行了一个合理的安排。
高考结束后,段亚茹在市区找到一家饭店打工。
从7月4日开始,每天早上7点起床,这一忙就是一天,“这么多年都在学校度过,从来没有接触过社会,当我找到第一份工作时,还有些小激动,尽管很累、很忙,但是却十分满足。”
由于工作量大,上班第一天,段亚茹就开始腰酸背疼,“原来上班这么累,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父母赚钱的辛苦,以后我要在生活上勤俭一些。在饭店,我每天从最简单的学起,包括如何上菜、端菜、摆盘等等,这些都是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为了能尽快熟悉工作,段亚茹经常利用休息的时间记菜单,“这样每次顾客来的时候,我就可以跟他们推荐一些主打菜品,有时候自己的工作得到顾客肯定,心里感觉美滋滋的。因为我比较内向,平常不太爱讲话,这次打工锻炼了我和别人交谈的能力,我慢慢变得大胆、自信,这也是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改变。”
对于赚到的第“一笔”资金,段亚茹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我会将大部分的钱交给父母,减轻家里的负担,其他的钱除了买一些生活必需品外,剩余的一小部分当做自己的生活费,不再伸手问父母拿钱,毕竟到了大学,相当于步入了一个小社会,要学着独立。”
为学一技之长 练习技术考驾照
为了将来走出校门能更快地融入社会,实现就业,有的学生选择在假期学习一项生活技能——驾照,胡子民也是其中的一员。
“离前方10公分的距离,转方向盘”“倒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倒车镜”……在尧神驾校训练场地,胡子民仔细听着教练的口令进行练习。
就读于大同大学的学生胡子民,打算趁这个暑假考驾照,早在放暑假前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母,家里人选择了离家最近的一所驾校给他报了名,“虽然假期学车的人多,但是教练讲得非常仔细,我们趁着休息的时间,互相讨论一下学习内容,掌握都挺快,感觉这个假期很充实。”
当记者问及学车的原因,胡子民坦言,“现在许多公司在选拔员工时会要求有驾照,如果以后参加工作会开车的话,就明显比别人有一些优势,最主要的是现在车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代步工具。虽然每天要在训练场地等待好长时间,这个夏季晒黑不少,但是一个多月下来,我已经通过科目一、科目二的考试,这个暑假变得十分有意义。”记者 段小婷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