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今 临汾小记者探寻历史足迹

2016-08-30 10:17:31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寻根大槐树、探访苏三监狱、走进华夏司法博物馆……8月26日,临汾晚报小记者团来到历史名县——洪洞县。50名小记者“穿越”古今,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接受熏陶洗礼,感受血脉相连的根祖情怀与传承千年的华夏文明。

  寻根祭祖 诉说槐树情

进入大槐树景区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明代以来的数百年间,这首民谣在我国广大地区流传。当天上午8时30分许,大槐树景区敲响铿锵有力的威风锣鼓,用激荡人心的表演方式将小记者们迎回“老家”。

  小记者走进“家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大的“根”字影壁,位于中央的“根”字一笔一画都凝聚着槐乡后裔浓浓的桑梓之情。他们在悠悠的思绪之中,穿过“三桥一渠”来到几经波折修建的大槐树遗址。就是这样一棵见证了千百年历史变迁的古大槐树,承载了后辈对先祖的缅怀,对根的归属之情。

大槐树移民情景再现

了解大槐树移民情况

大槐树移民实景

  “别了,我的老家!别了,大槐树!别了,老鹳窝!”几近绝望的声音传来,备受小记者期待的情景剧《大槐树移民》正在上演。数十位演员以朴实无华的表演、真挚强烈的情感再现了先祖被迫移民、远赴他乡的悲壮场景。看着剧中人物含泪依依惜别,小记者们顿时“泪崩”。小记者赵杉杉哽咽着说:长辈总对我说,祖上在大槐树老鹳窝,但我一直不知道这代表什么。现在,我才明白我们都是大槐树的子孙,我们的根在这里。”

在魁星楼答题点状元

  随后,小记者们依次观看了传统的《祭祀》表演、情景剧《铁锅记》及民俗婚庆表演,了解到中国博大精深的古老文化与习俗传统。在戏剧表演《魁星点斗》中,三位小记者从口试、笔试中脱颖而出,被“魁星”钦点为状元、榜眼、探花。喜获“状元”的张敏哲兴奋地说:我成绩一直不错,但我会继续努力,希望日后真能高中榜首,以良好的成绩报效家乡与祖国。”

  重温传奇 聆听《苏三说》

  明代奇女子苏三的故事经过小说、戏曲、影视剧的加工,流传600余年且经久不衰,仍被人津津乐道。但是,对00后小记者而言,他们更多是通过陶喆的歌曲《苏三说》来了解这个人物的。

  苏三监狱是中国现存的唯一一座明代形制的监狱,也是现存最早的监狱,因名妓苏三蒙冤落难囚禁于此及戏剧《玉堂春》的流传而闻名遐迩。导游向小记者重点讲解了明代监狱的设计特点以及明代的律法规定,并带他们实地参观了黑牢、虎头牢及当年关押苏三的牢房。在死囚院的中央还有当年苏三坐监时洗衣的水井和石槽,井口留有一道道绳索磨下的印记,仿佛在向世人倾诉那段含冤往事。

  此外,苏三蜡像馆通过喜逢知音、屈打成招、起解太原、花好月圆等场景,还原了苏三受审、蒙冤入狱、沉冤得雪,并与爱人终成眷属的坎坷一生。小记者聆听这段佳话,不由感慨万千。小记者赵倩宇说:我是洪洞人,从小就听奶奶讲苏三的故事。第一次来这里,不仅让我感到苏三的坚强和执著,还让我了解到明代建筑巧夺天工之处。”

  司法溯源 探秘皋陶祠

参观华夏司法博物馆

  这一天的行程紧凑而精彩,小记者“告别”苏三,向皋陶挥手。走进华夏司法博物馆,他们从明朝“穿越”至尧舜禹时期,探寻华夏司法鼻祖、第一任首席大法官的传奇人生。

  “如果在洪洞寻根,还可以追溯到法祖皋陶、许由洗耳、乐圣师旷的历史。皋陶造狱,画地为牢。这不是传说,是有历史记载的。”对此颇有研究的贺伟如数家珍般道出关于皋陶的点点滴滴,他绘声绘色地讲解将小记者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让他们领会皋陶曾提出“德主刑辅”德先刑后”明刑弼教”等主张,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政治思想主线的首倡者。

  馆内还设有法之源、历史篇、现代篇、人物篇与皋陶后裔姓氏纪念堂等五处展厅,使小记者全面而又系统地知晓华夏司法的发展历程。

  此行收获颇丰,小记者孙晨杨感叹:这次活动让我们更贴近家乡、了解家乡,同时了解了许多历史事件。我们的家乡真的很了不起,不愧‘三源文化之源’的称号。”

  记者 苏亚兵 李静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