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民:“春捂秋冻”别盲目

2016-10-18 10:58:36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寒露节气已过,意味着秋天正式开始,前几天的一场秋雨过后,我市气温明显下降,很多人遵从“春捂秋冻”的做法却不是感冒就是受寒腰腿疼。那么,“春捂秋冻”应该如何“冻”呢?

  “冻”到何时

  “秋冻”主要是为了锻炼机体的御寒能力,如果过早地穿上棉衣,机体的防寒能力降低,不利于人体功能的调节。等进入三九严寒天气后,鼻子和气管一旦受到冷空气侵袭,就会因为寒冷刺激而导致血管收缩,使血流量减少、抗菌能力减弱,躲在鼻子或气管里的病菌乘机活动,引起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发烧、使人伤风感冒,所以才有了“秋冻”的说法。

  到底如何掌握秋冻的尺度呢?医生建议要根据天气预报穿衣服,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只看最高温度,还要关注最低温度。当室外早晚气温降低到10℃左右时,就不应再继续“秋冻”了,不然非常容易生病。一般而言,等到十月中下旬,气温迅速下降、早晚温差大,就应该结束“秋冻”。

  “秋冻”因人而异

  “秋冻”并不是人人都适合,抵抗力较弱的人群,老年人和正在生长发育的婴幼儿,以及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冠心病、高血压的人,秋季要多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此外,很多本就体寒的女性到了秋天就更需要注意保暖了,还有关节炎患者,关节炎是因为被风寒湿邪侵入才造成的疾病,从秋季开始就应该注意腿部的保暖,不适合“秋冻”。

  深秋季节气温变化大,温差、风速、大气压都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这种天气会使人的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也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严重时还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症状,因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也应注意秋季防护。

  哪些部位不能“冻”

  据医生介绍,“秋冻”还是十分有讲究的,稍不注意就会给身体带来损害,尤其是人们的头部、颈部、腹部、关节和脚部5个部位一定要保护好。秋季气温较低时,不宜早上洗头,穿露肩、露脐的衣服,以及在阴冷、潮湿的天气穿着裙装和凉鞋,这样身体敏感部位容易被寒邪侵袭,轻则受寒,重则引起腹痛、腹泻,肢体麻木、酸痛,长期受凉则会引起泌尿系统疾病和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另外,作为一种养生方式,正确的“秋冻”虽能明显提高人体抵抗力,增强体能,但秋季养生,光“冻着”肯定不行,还应配合一些适宜秋季的户外体育锻炼和秋季饮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记者 荀丹薇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