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为本 俭养德

节俭 请从身边小事做起

2016-10-24 10:30:3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编者按: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勤俭,是一种操守,是一种品行,是一种素养,是一种美德。

  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步提高,浪费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人们在宴请亲朋好友的时候碍于脸面大肆点餐铺张浪费;早晨起来在洗脸、洗手、刷牙的时候打开水龙头任凭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走;傍晚时分回到家中,随手打开房间的电灯,整个家中灯火通明,电能在一丝丝地消耗;还有一些现代化的工业生产、饭店、家庭、学校等浪费现象更是随处可见。

  面对各种资源的日益枯竭,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扪心自问“今天你勤俭节约了吗?”策划人 苏亚兵

我市的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总量仅仅只有2300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市又属于水资源先天不足的城市,全市水资源总量15.2亿立方米,按2000年人口及耕地面积计算,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8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1/6,亩均占有量196立方米,仅为全国水平的1/9,远低于联合国提出的人均500立方米严重缺水界限,属于严重缺水城市。

  我市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十年九旱,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从数据上看,我市水资源总量呈逐年减少趋势,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据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全市水资源总量11.1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7.1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9.31亿立方米。从各行政分区看,洪洞县水资源总量最多为1.77亿立方米,汾西县水资源总量最少,为0.11亿立方米,产水系数以洪洞县最大为0.32,汾西县、吉县最小仅为0.03;2015年郭庄、霍泉和龙子祠三大熔岩泉水平均流量为9.34立方米/秒,年径流量2.93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了9.0%,比多年平均偏少38.4%。

  “2015年全市总用水量为7.4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了0.38亿立方米,抛去工业用水和农田灌溉,年生活用水量1.0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了0.07亿立方米,占当年总用水量的14%。”该负责人表示,我市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不高等矛盾依然突出,居民生活用水浪费现象严重,节约用水刻不容缓。

  记者 苏亚兵

节约水电有妙招 市民朋友看过来


  勤俭是咱“传家宝”,践行勤俭节约的好风尚,市民有着怎样的“独门秘籍”呢?为此,记者近日进行了一番探访。

  在市区府西家园小区,说起节水话题,45岁的李丽瞬间打开了话匣子。

  李丽说,节约用水,要从每天清晨的洗脸开始。打开水龙头,将热水放置一定程度后即刻关闭水龙头。洗脸完毕后,将洗脸池中的“废水”通过排水管流入事先准备好的水盆中,随即,可用于冲洗马桶,一举两得。

  生活中,节约每一滴水资源涵盖了方方面面,举手之劳即可做到节约资源。洗澡时,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用水,李丽和家人都会在淋浴下方放置一个较大的浴盆。将冲澡时的流水全部收入盆中,能用其清洗拖布、抹布,冲洗马桶,真正做到“一举多得,水尽其用”。

  节约用水有“妙招”,节电省电有窍门。提到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做到“省电”,家住市区解放东路输电工区家属小区的王林可谓经验多多。

  52岁的王林没少在“节约用电”上做“功课”。“现在,我们使用的带电设备越来越多,只有处处留心、时刻用心,才能让节约不再是一句口号。”王林说,不用的电器开关随时关;看完电视后,拔掉插头;家中尽量使用节能灯来代替白炽灯,以此减少电能消耗。

  王林告诉记者,由于每天使用电饭煲做饭的频率日渐增加,前不久,刚刚从网上学了一招“电饭煲焖米省电法”,用他自己的话说,掌握了这个技艺,省电指数“四颗星”。

  “大米放置电饭煲内,提前浸泡约20分钟,再通电加热可缩短煮熟时间。加热较干食物时,可在食物表面均匀涂一层水,这样可提高加热速度,减少电能消耗。”王林的节电方法越来越多,他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继续探索“节电新法”,为美丽的地球家园尽一份力。

  记者 成华

爱惜粮食 从我做起


  “我市虽然是产粮大市,但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每年由于受到虫、鼠害和霉变等因素影响,农户储量损失平均达到了5%以上。而每年受自然、天气影响而造成的粮食欠收、减产等现象更是不可忽视,所以爱惜粮食,勤俭节约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需要时刻注意的大事。”10月20日,正在社区开展“第26个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宣传活动的市粮食局工作人员说道。

  据了解,市粮食系统为了解决粮食储备问题,连年发放科学储粮用具,减少粮农的储粮损失,改善粮食收获后的储藏条件。而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粮食减损增效”上,除了对粮农做好科学培训工作外,大力宣传爱粮节粮成为他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很多市民认为,现在的粮食吃都吃不完,根本不存在饿肚子的问题,为什么还要号召爱粮节粮?”市粮食局的工作人员表示,因为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爱粮节粮既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对劳动者的一份尊重。因此,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既是每位公民的责任,更是一项应尽的义务。

  记者注意到,目前我市很多饭店在经营中都提倡“光盘行动”,号召消费者爱惜每一粒粮食,从身边小事做起。而一些市民更是把“爱惜粮食,勤俭节约”设定为家规,教育子女后代不要浪费粮食。

  记者 杨全

餐馆温馨提示“少点餐”要光盘”


  2013年年初,光盘行动”由热心人士和公益组织发起,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带动大家珍惜粮食、吃光盘子中的食物。如今,近四年时间过去了,光盘行动”究竟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呢?记者近日走访了市区数家中小型餐馆,对于节约食物的效果进行了解。

  10月21日晚,记者走进向阳西路的一家中型餐厅内,看到服务员提醒顾客根据就餐人数选择餐品的数量,如果顾客点菜超量,服务员就提醒顾客无需多点。记者发现,多数顾客会听取服务员的建议,尽可能地少点餐避免浪费。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一些小型餐馆,多数店家推出的菜系分为大盘、小盘,目的是减少或避免顾客浪费食物。

  当晚就餐的宋先生告诉记者,现在自己已习惯了“光盘”,并且在点餐时,有意识地根据就餐人数进行点餐。现在餐馆的服务员常常温馨提醒顾客合理点餐避免浪费,这种好习惯、好风气必须坚持下去。

  餐馆经营者马师傅表示,从每天倒掉的泔水就能看出,如今市民的节约意识明显增强。从以前的铺张浪费到如今的“光盘行动”,这就是节约意识的增强。但是,难免有些市民还有浪费的陋习。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现在很多市民外出就餐时,往往家庭聚餐浪费现象较小,而宴请宾朋浪费现象则较多。归其原因多是市民的“面子”问题作祟。

  记者 祁欣

莫负“人情债” 节俭更舒心


  婚丧嫁娶乃人生大事,一家遇事,众人帮忙。然而,这种风俗被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借用为借机敛财的手段,不仅使操办者耗资费力,也成为一种沉重的“人情债”。随着节俭之风的倡导,新的美德观念悄然兴起。

  今年研究生毕业的小张成了“毕婚族”,她和男朋友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集体婚礼,用这种特别而浪漫的方式完成了他们的人生大事。“我觉得这样的婚礼一辈子都难忘,那么多人一同见证我们的幸福,简单却不失隆重,最重要的是这样很节俭。”小张表示,她认为结婚不是奢华的形式,而是彼此对婚姻的态度。

  同样与传统观念不同想法的上班族邓女士表示,婚姻确实是人生大事,所以更要与众不同。“我觉得结婚一辈子只有一次,一定要办 得特别一点,我们有朋友租公交车,甚至是自行车作为婚车,不仅环保而且别致。我觉得礼金都可以省去,大家一起吃顿饭庆祝就可以。”邓女士表示,在不少年轻人中已经兴起了“微婚宴”拼婚族”素婚”等,一桌饭一场婚礼,一切费用相互拼用,甚至是没有婚纱、酒席的婚礼,用简单的形式操办出铭记一生的浪漫。

  除了婚嫁新风尚,丧葬也渐渐刮起了节俭之风。一直以来,丧葬的形式与婚嫁同样被看重,但是同样也让很多人背负了“人情债”。“丧葬和婚嫁一样也上礼,甚至还耗费时间,我建议可以简化形式。”市民任先生表示,节俭不仅可以去掉多余的形式,还能让真正的情感回归,他提倡网络祭祀等绿色文明的行为,倡导文明丧葬,让逝者安息,让活着的人更加幸福美满。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