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让地方文化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2016-10-25 09:58:2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进入10月以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阳木版年画传承人赵国琦一直忙着在学校义务开班免费授课,普及木版年画、面塑和剪纸传统文化知识,虽然这仅是赵国琦传承木版年画这一古老技艺的尝试,虽然时间安排的相当紧张,但赵国琦却很享受,至少在他看来,只有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带进校园课堂,让临汾深厚的地方文化在学校生根发芽,才能更好地把对地方文化的热爱根植于学生们的心中。

  “春牡丹、夏荷花、秋菊花、冬梅花,合在一起就是‘四季吉祥’……”在南街小学五年级兴趣课上,赵国琦带着精心收藏的部分雕版和年画,耐心地向孩子们讲解着平阳木板年画的木版样式和版画故事。当孩子们听到赵国琦介绍平阳木版年画用传统的木板水印方法印制,工艺精细,多以神话传说、民俗风情、花卉人物等为题材,是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是我国最古老的年画时,孩子们都为祖先留下这样弥足珍贵的民间艺术而赞叹。

  “这样的课程对同学们很有好处。”南街小学张国勤老师说,平阳木版年画是临汾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孩子们理应有所了解。最让赵老师惊讶的是,在这样的兴趣课上,没有一个同学开小差,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听赵叔叔讲课,就连平时不太主动发言的同学也积极主动举手发言提问。

  平阳木版年画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更被看作是中国木版年画的源头,但平阳木版年画的传承之路却异常艰难。而把“非遗”带进校园,也是赵国琦传承木版年画的新尝试。“木版年画的传承面临着很大困难。”赵国琦介绍,他一共带过八个徒弟,现在还在坚持做年画的只剩下两个了。究其原因,收入低、工作枯燥、看不到希望是徒弟们先后离开的原因,而人们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和重视则让他在寻找新传承人时困难重重。

  “所有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培养都要从娃娃抓起。”赵国琦说,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他意识到,木版年画的推广和传承要从中小学生入手。孩子们就像一张白纸,传统文化的笔墨可以尽情书写,对知识的渴求可带动更多的孩子保持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甚至可以影响他们从事非遗项目的传承。

  翻阅古籍资料、认真备课、制作课件……如今,赵国琦每天忙着为南街小学、解放路小学、临汾市第一小学、时代风华特色学校四所小学的学生们授课。这虽然是一个开始,但赵国琦坚信,凭着临汾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这样的兴趣课总能发现一些对平阳木版年画感兴趣的孩子,随后挑选合适的传承人也许就事半功倍。

  记者 卢凯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