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刊发临汾著名作家张行健散文《骡子》

2016-11-21 10:13:01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张春茂) 日前,《人民文学》2016年11期刊发了我市著名作家张行健的散文《骡子》,这一消息在省、市文学圈引起较大反响。

  《骡子》是张行健《乡村牲畜》系列散文的其中之一,其余还有《马》《驴》《牛》。这四种牲畜是农耕时期的重要牲畜,拉犁打耙,辛勤耕种,是人类曾经从事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牲畜,与人类生产息息相关。这次《人民文学》选用的《骡子》,共6600余字。一起刊登于这一期的还有王蒙、刘醒龙等著名作家的《女神》《南海三章》等文章。

  在张行健笔下,这些牲畜劳动耕作,特点突出。在《骡子》中,突出了土黄骡子“锅锅”和黑灰色骡子“乌鸦”。文中既有骡子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也有与骡子相关的人和事。而骡子与野狼相斗的细节较为突出,情节曲折生动,活灵活现。其中,土黄骡子“锅锅”在被野狼咬伤的第三年死了,“乌鸦”骡子则是老死的,活了三十多年,是骡子中的“高寿者”。最后的故事简短,但却意味很深。“乌鸦”骡子死后,在个别社员提出要杀骡子分肉后,饲养牲口的“小眼”拿上杀猪刀要跟那几个人拼命,最后再无人敢提杀骡子的事情。“乌鸦”骡子下葬后,为防止土中的虫子蛀咬尸体,二来也防贼人的盗尸剔肉,“小眼”把农药一点儿一点儿地洒在“乌鸦”尸体上、皮毛里,并试图让它们渗进去。结果,骡子被盗,心肝肺及肉被人偷食,引起上吐下泻,并被送医院进行治疗。

  张行健此次写的《骡子》正是对晋南家乡乡土生活的回忆。那些被人民喊做畜生的牲畜,在张行健笔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家乡的生产、生活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每次回乡,乡间再难得一声长远的牛哞、马叫、驴吼,马驴交配的产物骡子自然也难以寻觅。”这些感触,触发了张行健对乡土生活的回忆,那些牲畜,那些往事,一幕幕回首,触动了尘封却难以忘却的记忆,于是张行健写出了3万余字的系列乡土散文。

  张行健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市作协主席,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作品至今已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山花》《山西文学》《黄河》《清明》《延河》《当代作家》等杂志刊发,先后被《中篇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中华文学选刊》《散文选刊》《读者》等刊物转载和翻译,先后获得“人民文学优秀散文奖”“山西文学优秀小说奖”“路遥青年文学奖”等多项荣誉。

     

责任编辑:实习生王楠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