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专家齐聚临汾 共同“认证”最早中国在陶寺

2016-11-23 09:58:22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专家学者共聚尧都 研讨“山西与古中国”

最早“中国”在陶寺成为共识

  临汾新闻网讯 (记者 张莹超)11月20日,由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先秦史学会、山西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山西与古中国”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河南、山东、辽宁、湖北、山西等地的社会科学、历史文化研究领域及高校的专家学者共聚古城尧都,共同探讨“古中国”演变发展的历史文化脉络及其灿烂文化。

  当天上午,山西师范大学科学会堂热闹异常,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10余所省内外高校的专家围绕“山西与古中国”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洛阳文物考古研究院蔡运章研究员作了《“中国”观念的形成及其文化特质》报告。他认为,中国”观念蕴含的文化特质,主要有共同的先祖认知、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文化信仰、共同的图腾标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曹定云认为,晋南炎黄部落是‘古中国’之源”,据史学典籍与考古材料相结合得出古代黄帝部落早已进入晋南,为古代中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古中国”时空范围的推定,他强调,晋南在中国历史文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古中国”与“古中华”的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健民首次展示了陶寺遗址发掘过程中的珍贵考古实物图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陶寺考古队副队长高江涛表示:陶寺就是最初的中国。首先,陶寺文化在政治形态上进入‘国家’时期,就是说它是一种国家形态;其次,陶寺文化遗址位于‘地中之国’。”

  临汾市三晋文化研究会的会长刘合心作了《最早的“中国”探析》演讲,认为最早的中国在陶寺,而中国的源头也在陶寺,并对进一步探讨提出了期望。

  专家们围绕着如何认识和理解“古中国”的内涵与外延展开,就“山西与古中国”的关系问题,着重探讨了对“古中国”认识的心路历程,以及“山西与古中国”究竟传承怎样的精神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

  研讨会期间,与会专家们参观了陶寺文化遗址,对“最早的中国”的历史遗存及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研究。专家们围绕“山西与古中国”这一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探讨,对陶寺与“最早中国、最初中国”的关系各抒己见,所有专家都将“最早中国”指向了陶寺。


     

责任编辑:实习生卫慧婷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