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全民动员抗雾霾 竭尽全力为环保

2016-11-24 11:07:1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全民动员 打胜驱霾攻坚战

  编者按 受区域雾霾及静稳天气影响,11月18日以来,我市市区空气污染气象条件较差,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和清除,出现了严重污染天气(Ⅵ)级。经市政府批准,根据《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临汾市城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通知》(临政办发[2013]73号)和《关于临汾市城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中预警分级变更的通知》(临气指发[2014]47号)的要求,我市市区现由黄色预警升级为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Ⅱ级),按规定启动应急响应,第一时间采取应急响应措施。

  最近,口罩成了市场上的热销品;微信朋友圈,很多人交流防雾霾的“绝招”。对抗雾霾,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策划人:郝海军


市交通运输局 积极行动应对雾霾天气

  临汾新闻网讯 连日来,为了破解持续区域性雾霾天气影响,我市打响了空气质量保卫战。为此,市交通运输局高度重视,紧急安排,采取措施,全面做好交通运输行业防止雾霾重污染治理工作。

  市政府启动雾霾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应急后,市交通运输局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进行安排部署,迅速成立了应对雾霾重污染天气工作领导组,成员包括公路管理处、道路运输管理局、综合执法支队、城市客运管理处、通达圣公路养护公司等部门负责人,按照职责分工,分头行动,积极应对。

  同时,该局加大公路巡查力度,特别是对城郊重要路段 加大频次重点管控,实行全天24小时不间断巡查。货运车辆不得敞篷运输,造成道路抛洒的将进行严肃处罚,并对市区周边管辖路段加强道路清扫养护,减少二次扬尘污染。另一方面严禁营运黄标车、老旧车辆上路行驶,要求各县(市、区)交通运输部门全面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积极做好防抗雾霾的各项准备。

  据该局工作人员介绍,11月18日晚9时,局长白建成带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对城郊临汾内环一级公路108国道临汾过境段、南环路段、西北环段的道路清扫保洁抑制二次扬尘问题和货运车辆敞篷运输抛洒问题进行了连夜督查,要求增派交通路政执法人员全天24小时开展路面巡查,确保货运车辆不抛洒、无污染。

  该局在采取各项措施的同时,还加大了宣传绿色出行的力度,根据市气象台重污染天气环境黄色、橙色预警信息发布情况,及时在市区公交车及出租车的液晶显示屏上飘字宣传,倡导绿色出行。

  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该局进一步加快市区新购200辆纯电动公交车各项手续办理,确保尽快投入运营,全面实现市区公交车电动化全覆盖;并加快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的建设进度,确保183个服务站点和5055辆公共自行车全部投入运营,全面实现市区公共自行车全覆盖。记者 田志华


环保部门

多措并举 加大力度 治理大气污染

  进入冬季以来,受华北大范围逆温、高湿、静稳、弱南风不利气象条件影响,污染累积、叠加,我市重污染天气频发,全国三轮雾霾锁城,我市均被“霾伏”。

  为了切实推动临汾市大气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11月8日,我市启动了以“消除雾霾,守护蓝天”为主题的平阳环保行活动,活动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345”战略和市人代会确定的“12345”工作思路,积极推动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大气十条”的贯彻落实。经过四天的执法采访,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各县(市、区)委、政府的相关领导及企业负责人进行通报,并对涉事企业、单位下达了限期整改的通知,以确保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成效。

  冬季燃煤取暖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有效防控市区采暖期煤烟污染,遏制雾霾天气多发势头,持续提升市区空气质量,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和《临汾市大气污染防治2016年行动计划》规定,11月13日,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禁燃区采暖期燃煤运输销售使用综合整治的通告》,市政府决定自2016年11月15日起至2017年3月15日,对禁燃区范围内燃煤运输、销售和使用开展综合整治。一、将中心城区155平方公里范围划定为2016年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具体范围为:东至108国道,南至南外环-108国道,西至309省道,北至北环108国道。二、禁燃区内,禁止销售和燃用原煤、散煤、煤泥、矸石等高污染燃料,禁止新建、扩建燃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和营业性燃煤采暖锅炉、茶浴炉、食堂大灶等,一律改用天然气、电能、空气能等清洁能源。所有“城中村”“城郊村”居民户采暖炉,全部实施洁净焦配送,燃用洁净焦。三、对禁燃区内原有存煤进行回收清理,禁止私自转卖和燃用。尧都区政府、临汾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组织相关乡镇(办事处)根据市场煤价变化,对居民户原有存煤实施统一定价,有偿回收。违法燃用的,由环保部门依法予以查处,没收燃用设施。四、禁燃区内各煤炭销售点不得销售原煤、散煤、煤泥、矸石等高污染燃料。违反规定的,由工商、煤炭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没收高污染燃料。五、禁止运输原煤、散煤、煤泥、矸石等高污染燃料车辆进入禁燃区,对违反规定的运输车辆依法予以查处。六、欢迎广大市民对综合整治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如有发现违反本通报行为,可通过以下方式,及时进行举报反映。电话举报:12345,微信举报:关注“12369环保举报”公众号。记者 苏亚兵


防霾“神器”在行动

    11月20日,一台多功能抑尘车正沿街喷洒水雾。

    据了解,多功能抑尘车载水量大、作业时间长,对抑制扬尘、改善城区空气质量能发挥较明显作用。水雾通过与悬浮在空中的粉尘颗粒吸附、聚合、沉降,能有效抑制较高空扬尘,通过消除污染物减霾20%,达到净化除尘的效果。记者 张蕴强 摄


市民

多坐公交少开车 拼车出行为环保

  抵抗雾霾,人人参与,绿色减排,从我做起。眼下,面对接踵而来的雾霾天气,许多人放下方向盘,选择乘坐公交车或拼车的方式出行,用实际行动践行“节能减排,绿色环保”。

  “最近几天雾霾天气越来越严重,就算戴防护效果再好的口罩,走到大街上还是感觉嗓子又呛又辣。前几天,我办了张公交卡,这个冬天就坐公交上下班了。”家住恒安新东城小区的王先生说,造成雾霾天气的原因有很多,作为一名普通的市民,自己可以做到“雾霾天气不开车,乘坐公交来出行”,这样既方便了自己,又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可谓是一举两得。

  “雾霾天气能见度低,开车视线太受影响,万一稍不留神再出个意外,那可真是得不偿失了。”家住向阳西路食品小区的乔先生告诉记者,前段时间,由于雾霾严重,导致行车过程中能见度过低,自己驾驶的车辆就险些和前车碰撞。

  “眼下,我每天坐公交上下班,实惠方便,安全环保,希望广大有车一族都能做到‘抵御雾霾共行动,你我尽量不开车’,用实际行动和雾霾‘战斗’到底。”乔先生幽默地说。

  说到应对雾霾天气,家住市区东盛华庭小区的李女士也有自己的妙招。“每年冬天都是雾霾最为严重的时期,尤其是马路上越来越多的车辆来回穿梭,排放尾气,让原本就恶劣的环境状况雪上加霜。所以,从前段时间开始,我几乎就不开车了,每天和两个同事相约,一起拼车上下班,也算是为打造绿色、低碳的城市环境尽一点微薄之力。”李女士笑着说,自己住在东城,而工作单位在滨河路西,与其他两名同事一同拼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雾霾战斗,为环保出力。记者 成华


市民倡议 

低碳出行 从我做起

  市区公共自行车正式投入运营后,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支持,短短五天就有超过2000名市民办理了借车卡,成为“骑行”一族,用实际行动支持低碳出行。

  “现在天气冷了,很多人选择开车出行。实际上,通过徒步和骑行不但保证了身体的热量,达到运动目的,还可以驱寒。”11月22日,市民王勇钢告诉记者,市区公共自行车的安置和推广,就是希望市民们更多选择骑行出门,一小时内免费骑行的收费标准,也足以说明政府号召大家低碳出行。

  “我们全家四口人都办理了公共自行车借车卡,每天上下班骑车一分钱不花,还可以锻炼身体,一举两得。”王先生介绍,以前他开车上班,可一路拥堵,从家到单位需要近20分钟时间,有时候更长。现在骑自行车上下班,仅需15分钟,不但不堵车,还可以通过走胡同、抄近路去上班,很方便。

  连日来,我市空气环境质量持续走低,雾霾天气影响着市民的日常生活,为了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一些市民纷纷选择了徒步出行,用实际行动支持我市环保工作。“上班其实没有几步路,早出门十分钟,走着上班也耽误不了多少事。”市民亢先生告诉记者,市委、市政府号召全体市民低碳出行,支持环保工作,大家都应该从自己做起,坚持徒步上班、骑行出门、乘公交车出行,用实际行动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尽力。记者 杨全


市公交公司

纯电动公交助力绿色发展

  “绿色公交零排放。市内目前有223辆纯电动公交车运营,等新购置的200辆公交车上线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5万吨,相当于植树138万棵,以公交车8年更换周期计算,相当于植树1104万棵。”11月22日,市公交公司副总经理段宝强表示,希望广大市民多坐公交车出行,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作出自己的贡献。

  2015年市公交公司首批新购纯电动公交车223辆,截至目前,该公司先后建设公交快速充电站6座;随后,该公司还将新购置纯电动公交车200辆,届时,我市城区将实现纯电动公交车全覆盖,临汾市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纯电动公交的城市,从而彻底告别传统公交车时代,掀开新能源绿色发展的新篇章,成为引领产业转型和城市发展的亮点。

  段宝强说,目前还正在建设的充电站有5个,全部建成后,全市的充电站将达到11个,充电桩134个,确保纯电动公交车安全运行。

  与天然气公交车相比,纯电动公交车运行更平稳,噪声更小,零污染、零排放,车厢内部设计更显人性化,通道宽敞,具有充电快速、续航里程长等特点,尤其在节能环保方面优势明显:即运营成本大幅降低,按目前的电、气价格计算,纯电动车的运行动力成本下降50%,减少碳排放量成效明显,我市由此成为全省地级市使用新能源公交车最多、最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最好的城市。

  该公司还计划开展“优选公交绿色出行”的活动,倡导市民出行尽可能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出行方式,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对私家车的使用和依赖,形成我市公交交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新局面。记者 郝海军


市气象台

累积发布霾预警11次

  11月份以来,受静稳天气影响,我市雾霾天气、重污染天气较多,对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们出行造成了一定影响。11月18日,市气象局联合市环保局发布了重污染橙色预警,也是这一段时间发布的预警程度最高的一次。此外,其他级别的预警也多次发布,为政府决策和市民出行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据气象台台长、山西省首席预报员戴有学介绍,11月份以来。我市能见度极小值达0.1km;针对低能见度天气,市气象台于11月3-5日、11-13日、16-20日分别多次发布了霾预警信号,至此,共累计发布霾预警信号11次;于11月3-4日、17-18日发布了雾预警信号,累计发布雾预警信号6次。市气象局和市环保局联合分别于11月4日、13日发布了两次重污染天气蓝色预警,于11月17日发布了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1次,18日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1次。

  未来几天,我市迎来雨雪、大风及强降温等强对流天气。此次强冷空气将使我市持续多日的雾霾天气减弱消散,但雨雪、强降温天气将使全市大部分地区出现低能见度、道路湿滑、结冰等现象,对交通运输造成较大不利影响,公众注意防寒保暖,合理安排出行。记者 郝海军


学校 幼儿园

对抗雾霾天 家校齐发力

  11月22日7时30分左右,送孩子大军在“灰蒙蒙”中出动了,许多孩子都戴上了口罩。送至学校门口时,老师也不忘叮嘱家长:放学准时接孩子,尽量减少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确保孩子的出行安全。”

  当体育课来临,尧都区西关小学的操场空荡荡的,教室里却传出一阵阵笑声。原来,他们将“户外活动”搬进了室内。该校杨副校长道出缘由:最近空气质量不佳,为了避免和减少雾霾天气给孩子健康带来的危害,学校暂时将体育课、课间活动移至室内,给孩子讲解一些关于安全、体育的知识,或是做一些益智小游戏。”

  为了对抗雾霾天,西关小学专门召开了相关的班队会及晨会。“除了减少户外活动时间,还应确保孩子的营养,增强孩子的抵抗力。我们与家长多次沟通,建议孩子在家吃完早饭再出门,出门时间不宜过早。同时,出门时给孩子佩戴口罩,做好保暖、防霾措施。”杨副校长表示,接孩子的家长最好按时按点到达,让孩子少在室外逗留。”

  孩子的健康是家长永远的牵挂,市贡院幼儿园也在积极应对恶劣天气。该园开展了防雾霾知识教学活动,缩短了教室开窗通风的时间,并相对延迟了上学时间和提早了放学时间。同时根据天气情况,暂停或减少户外活动,让孩子们在室内听故事、做游戏,并让孩子多喝水、勤洗手。记者 李静


呼吸科专家表示

雾霾天气 特殊人群应注意

  进入冬季雾霾天气多发时,咽喉炎、肺气肿、哮喘、鼻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据临汾市人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张晓红介绍,今年进入冬季后,呼吸科的月门诊量近1500人次,住院患者月住院量近500人次。

  那么,应该如何降低雾霾对人体的危害?张晓红建议,市民在雾霾天应减少出门、减少晨练,家中门窗紧闭时可用空气净化器净化空气;雾霾天出门时,尽量戴有特殊功能口罩;在保持营养摄入均衡的前提下多食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富含花青素的葡萄籽、含萝卜硫素的花菜、含番红素的番茄等。

  老年人、儿童、室外作业者、孕妇、慢性病患者、专业用嗓工作者等是与天气、雾霾相关疾病的易患人群,他们更要积极抵御雾霾。张晓红建议,建筑工人、环卫工人、交警等受雾霾影响的时间更长,因此,加强防护十分必要,起码应该佩戴防霾口罩。

  孕妇要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心理压力。同时,要多吃含锌食物、补充维生素C、提高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

  教师、歌手、主持人、销售人员等,经常需要用到嗓子,本就是咽喉疾病的高发人群,在雾霾天气更容易出现咽喉问题。建议雾霾天气尽量减少用嗓,让嗓子充分休息,保持室内湿度,多饮水,可以喝一些中药代茶饮,防治咽喉的不适症状,保护声带。

  虽然抵御雾霾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戴口罩,但是,不是人人都适合戴口罩。呼吸道疾病患者特别是呼吸困难者,戴上口罩后反而人为地制造了呼吸障碍,心脏病、肺气肿、哮喘患者不适合长时间戴口罩。有慢性病的患者,建议避免在清晨雾气正浓时出门购物、参加户外活动,要多饮水,注意休息。若身体出现不适,要尽快前往医院就医。

  老人在室内时间较多,要格外注意室内的清洁卫生;儿童防霾方面,学校要通过宣传、普及相关知识,让儿童对雾霾天气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有所认识,体育活动尽量改为室内活动,从而减少雾霾对儿童的影响。此外,让孩子的活动远离污染严重的交通干道,如果临街居住,应避免在交通高峰期开窗通风。记者 韩晓芳


     

责任编辑:实习生卫慧婷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