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雾霾围城,临汾近来深陷舆论漩涡。此情此景似曾相识?!
环境空气质量事关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大气污染防治关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遥想当年,因煤焦铁而兴,亦因煤焦铁而累的临汾,烟雾缭绕,灰头土脸。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临汾人,我们一边对肆无忌惮的排污行为深恶痛绝,一边又对“污染之都”头衔感到一种无力反驳的耻辱。那些年,临汾市委市政府知耻后勇,痛定思痛,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式的治污减排之举,最终换来了碧水蓝天,也换来了临汾人“黑帽子戴了还要摘下来”的扬眉吐气。
然而,特殊的地理位置限制和气象条件影响并不能改变,临汾仍然容易形成重度以上污染天气。特别是入冬以来,受逆温、静风等不利气象因素的影响,加之采暖季部分居民燃用散煤,我市持续出现重污染天气,严重影响了市民生产生活和城市苦心重树的形象。
雾锁平阳,何以破解?对临汾而言,尴尬之余,怨不得不利的“天时地利”,要不得“好天靠风刮”的思想。面对当前极为严峻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形势,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应对措施。
连日来,我市祭出了整套“组合拳”,制定出台大气污染防治“冬十条”,明确了坚决遏制扬尘污染、全面整治煤烟污染、严厉打击焚烧行为、加强工业企业环境监管、强化机动车污染控制、综合治理有机废气、严格控制燃放烟花爆竹、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铁腕开展监督执法、严肃问责追责十条工作措施;下发《调度令》,对重点行业工业企业、施工工地、燃煤锅炉和机动车等实施管控措施;成立由市委常委带队、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7个督察组,奔赴各地开展大督查;就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不到位和污染物超标排放等问题,市政府与省委省政府环境保护临汾督察组联合约谈相关部门及县(市、区),要求严厉打击偷排、漏排、超标排放等违法违规行为,对相关责任人将严厉问责,形成狠抓环保的高压态势。
直面矛盾、迎难而上,不回避、不拖延,我们看到了市委、市政府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信心和决心。
空气质量,不仅关乎城市荣辱,更事关市民健康与否。当牢骚、吐槽过后,我们又该如何?
因为同呼吸,所以共战霾!面对十面“霾”伏,生活于这座城市,谁都不应该,也不可能置身事外。有人认为,工矿企业偷排、漏排、超排是污染的大户和“元凶”,出台机动车限行和倡导绿色出行等措施是舍本逐末,作用微乎其微。实则不然!正如市委市政府《致广大市民朋友的公开信》所指,机动车尾气、落叶垃圾及废旧物品焚烧和市区及周边部分居民生活燃用散煤等,与市区建筑施工工地扬尘、道路二次扬尘同为我市空气主要污染物PM2.5、PM10和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个人之力虽显微末,万千人却可产生洪荒之力。套用一句古代名句:污染环境之事,勿以恶小而为之;除霾治污之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倘若人人都能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将积极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生活、举报环境违法等变为自觉行动,于一座城市而言,其作用实难小觑。以绿色出行为例,当前的限行措施或可看作权宜之计,而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替换新能源汽车、投运公共自行车等,长久来看,其效应必将逐渐显现。
“同呼吸,共战霾”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勠力同心,久久为功,蓝天碧水终将长驻。 (孙宗林)
责任编辑:实习生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