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三花映传承,晋风沐原生。瑰丽临汾展,宝典民间呈。”19日上午,在山西师范大学美术馆举办的“印象临汾·平阳记忆”山西民间剪纸收藏展上,中国剪纸艺术家学会会长赵玉亮现场献上一首藏头诗。
此次收藏展由山西省民间剪纸艺术家协会、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主办,国家一级美术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韩美林为本次展览亲笔题名“山西民间剪纸收藏展”。
本次展出的作品是从前期征集到的万余幅作品中推选出的,共3000余幅,均系行业专家多方收集、抢救整理的剪纸老样,涵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彰显剪纸艺术独特的审美追求、艺术特色。不论是从历史图样演进,还是工艺技法变迁等角度,都具有极大的研究整理价值。
平阳大地,物华天宝,文脉昌盛,是“中华民族之源头,华夏文明之肇端”,更是民间手工艺的勃发之地,被誉为“剪纸之乡”。1984年10月,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首届年会在我市召开,其间中国剪纸研究会成立。32年后的今天,全国级剪纸展览与研讨会再次在我市召开,这既是见证三十年来中国剪纸事业的蓬勃发展,亦是对民年传统剪纸艺术的整理回归,对推进世界非物质文化——中国剪纸的保护和传承具有积极作用。
引人注意的是,本次展品中有珍贵的剪纸熏样。熏样是流传于民间的剪纸样板,随着复印技术的普及,传统的熏样与拓样手段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得以保存下来的古代剪纸熏样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与研究价值。剪纸熏样,即把剪纸的原纸样帖在一张或一沓纸上,然后将固定着剪纸样稿的一面对着烛火,在蜡烛或油灯上方进行烟熏,去掉被熏黑的纸样,纸上就留下了一个清晰“底样”,于是就得到了要剪的花样。其独特的保留方式,不仅使画面色彩对比鲜明,还能原汁原味地保留下古老花样。
为参加此次剪纸展,今年78岁的剪纸艺术传承人段吉庆,特地与女儿从运城新绛赶来。此次收藏展上有几幅他珍藏的作品。他说:希望剪纸技艺能够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百年之后,根深叶茂。”
据悉,围绕本次展览,市文联、市剪纸艺术家协会和山西师范大学将举办一系列高端研讨会、学术讲座,邀请国内民俗专家、非遗传承人、业内学者出席活动并进行学术交流。
记者 张蕴强
责任编辑:实习生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