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记者 苏亚兵) 寒假怎么过?是外出旅游?还是陪伴家人……过节的方式,因人而异,不少大学生选择了打工过年。
2月3日,记者在尧庙庙会上见到了正在销售风筝的李晨阳。“金鸡报晓”沙燕”等造型美观、色彩鲜艳的风筝把不大的摊位占得满满当当,前来购买风筝的市民络绎不绝,李晨阳和他的同伴忙得不可开交。
李晨阳是尧都区金殿人,就读于山西财经大学,今年刚读大二,家里经营着一个汽修厂,家境殷实。“今年的假期比较长,在家闲着没事干,就想锻炼自己的营销能力,情人节卖玫瑰,现在卖风筝、风车,等到正月十五的时候再去卖花灯,赚多赚少没关系,关键在于实践。”李晨阳笑着说,这次寒假实践非常成功,根据节日需求,选择销售产品,短短几天时间就赚了1000多元。
老家在四川的高波就读于山西师范大学,今年春节没有回家,打了两份工,一份快餐店的工作,一份是家教。从10点到傍晚一刻也不停闲。“快餐店每天只上半天班,下午就赶到陈阿姨家为他的儿子补习数学和英语,这个寒假最少能赚3000元,既有了收入又锻炼了自己。”看着别人走亲访友和亲朋高谈阔论,而他仍在工作,高波言语中流露出一丝伤感,起初他将不回家的打算告诉父母时,父亲坚决不同意,但在他的坚持下终于说服了父亲。“初十我就回家,用自己赚的钱给父母买个按摩盆,他们操劳了一辈子,也该享享儿子的福了。”高波虽然没和父母一起过春节,但是这个假期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在家中体会不到的。以前他只知道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费花完了,伸手就要,父母稍有怠慢,他还不高兴。这次利用假期打工让他体会到了赚钱的辛苦,更体会到了父母的不易,短短几天时间让他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