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14名学生体验非一般的“三下乡”

2017-08-01 21:01:3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核心提示:7月中旬,山西师范大学数计学院的14名学生奔赴永和县阁底乡东征村,开启为期一周的历练。此行,他们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为了深入山区,将健康知识与扶贫政策送到农民心坎上。

    迎着风雨前行,他们经历了非同一般的成长,由心到行,深刻领悟到暑期“三下乡”活动的真谛。活动结束时,他们不禁湿了眼眶,在心中埋下梦想的种子,那就是坚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让青春不留遗憾。

    挺进大山遭遇“下马威”

    踏着晨曦,迎着朝阳,志愿者们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而上,原生态的秀美景色尽收眼底。行至近乎山顶处,一个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村落进入他们的视线。淳朴的村民们早已备好了西瓜和新被褥,热情地招呼他们住进自己家。

    稍事休息,志愿者们便跟随村里的技术员进入山顶的果园,进行除草“大作战”。很快,他们的兴奋就被慌乱与疲惫所取代。

    虽然,大多志愿者来自农村,但是一直忙于求学,很少有人真正干过农活儿。

    再加上烈日的炙烤和急速上升的温度,他们顿时汗流浃背,还有人误把庄稼当杂草拔掉了。第一项任务就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

    没想到,困难接踵而来。我们原定的主题是‘红色绕黄河教育走下乡’,可是村里留守老人多、孩子不算多,仅仅支教是远远不够的。”队长赵天晶回想,此外,我们居住的地方蚊虫、蝎子比较多,洗漱也不方便。大家起初都有些不适应,但都在积极调整自己,努力干好农活儿,融入到农村生活中。”现实与预想发生冲突,志愿者们决定因地制宜,一是“送健康”,二是“送财富”。同时相互鼓励,全心投入这堂来之不易的“实践课”。

    因地制宜送去“致富经”

    通过一天的入户调查,志愿者们了解到,老人们的健康观念较差,常常把小病拖成大病,不少人患有腰疼、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由于年龄大、识字少,接受新事物速度慢,老人们的思想难以跟上时代的节奏,对许多惠民政策了解不深。

    志愿者们“对症下药”,深入农户开展走访和宣讲活动,送上卫生健康知识,解读有关扶农补贴、精准扶贫的惠民政策。

    走访中,他们得知一位老太太生了一场大病,由于儿女不在身边,享有农村医保,她不知道该如何报销这笔医疗费。志愿者们随即上网搜索相关流程,不厌其烦地为她一一讲解。

    有贫苦户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帮扶下养起了牛、羊,志愿者们积极搜集和整理有关养殖知识,为贫苦户出谋划策。

    “有的农户即使面临重重困境,也依然努力生活、辛勤劳作,他们的精神深深触动着我们。这让我们知道了生活的不易,更想起自己的父母。平日里,父母对我们关怀备至,我们对他们却没有好好的关心和爱护。”志愿者杨春雨感慨,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要懂得勤俭节约、吃苦耐劳,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期间,志愿者们抽空组织村里的留守儿童进行舞蹈和篮球趣味培训,并帮助留守老人生火做饭。

    在燥热的环境中,每个人都忙得大汗淋漓,心头却洋溢着喜悦与温暖。

    梦想启程服务新农村

    活动进入尾声,志愿者们参观乾坤湾胜景,漫步黄河栈道,体验黄河漂流,重走“红色之路”,就当地旅游文化展开交流和调研。

    离别前夜,为感谢村民们的热情款待,志愿者们精心奉上充满深情厚谊的答谢晚会。在歌声与泪水中,村民们送上热烈的掌声。在村民心中,这群才认识几天的孩子如同自己的家人。他们由衷地欢迎孩子们常回“家”看看,希望孩子们能在今后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继续服务群众。

    坐在回程的客车里,他们久久回望着梦开始的地方,直到那座山越来越小,慢慢淡出自己的视线。但是,村民们淳朴的笑脸和切实的需求留在了他们的心上。短短7天,志愿者们仿佛一夜长大,他们直言这是一次直抵人心的精神洗礼。

    “农村需要大量有知识、有理想、有水平的有志青年去建设,越来越多的农民也意识到学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志愿者们感到身上的担子重了,这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充分利用自己的所学和特长,积极为建设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作贡献,争取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记者 李静 王娜

     

责任编辑:席沛钊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