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语
无车日里不开车,天天践行更环保。9月22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无车日”。爱护环境、提倡环保、节能减排、降低污染,对我们来说,无车日”的话题早已是老生常谈,但随着我市城市改造、道路状况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能不开车就不开车,绿色出行’作贡献”则不应只是一句挂在嘴边的口号。
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自己做起,用实际行动保护蓝天。
策划人 成华
坚持步行上班健身环保兼备
临汾新闻网讯 “我是两年前开始走路上班的,每天走三四公里,坚持了几个月后,发现微信里有了计步功能,于是就和几个微信好友一起走路。”家住市区建设路的小郑在老百汇附近做生意。说起走路还要源自医生的忠告。小郑在一次体检时,医生说她有轻度的脂肪肝,建议多走路慢慢就能好。她听从医生的建议,坚持走路上下班,效果很好。
人常说,一个人走路远,俩人走路长。小郑说,要是自己一个人走路,估计只能坚持几个月,或许脂肪肝指数恢复正常后就不再坚持了,可一看微信好友里有好多人在坚持,自己就有心劲了,逐渐她发现那几个走路步数多的,和她住得挺近,后来大家就约上一起走。不过,走路贵在坚持,其中就有几个和她一起走的姐妹没坚持下来,改骑电动或开车了。
“夏天还好,到了冬天,大家走路的积极性就不高了。”小郑说,冬天只要不下雪,她就坚持走路去上班,晚上再走回来,半年下来,她的脂肪肝指数恢复了正常,体重也减了。“我以前130斤,而且运动少,现在我都瘦到110斤了,抵抗力也明显提高了。”“我平时用微信测步软件,平平常常都会走6000多步;有时候绕点路,最多的时候,一天走了3万步……”小郑说,医生建议她锻炼强度不宜过度,否则对膝关节不好,适度就好。
走路强身健体,还能减肥。尝到甜头的小郑,目前还参加了一个跑团,除了平时走路上下班以外,只要跑团组织活动,她就积极参加。这样既对身体有好处,还能投身绿色环保的低碳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郝海军)
公交出行便捷 市民纷纷点赞
临汾新闻网讯 “无车日”里坐公交,绿色”出行好风尚。今年36岁的王先生家住市区解放东路东盛华庭小区,提到“世界无车日”这一话题,他不假思索地回复:公交出行很方便,大家都应该养成坐公交出行的好习惯。”王先生的工作单位在向阳西路,一年前,在身边好友的带动下,原本一直手握方向盘的他,决定上下班时间改为乘坐公交车出行,已经坚持了一年。
“去年这个时候,单位组织了一场徒步运动会。作为参赛选手,还没走到赛程一半,就出现了头冒虚汗、四肢无力、浑身酸痛的症状,无奈之下,只能半途而废。”王先生在与好友的交谈中,才发现由于上下班期间,经常开车,再加上“走出驾驶室、走进办公室”的工作模式,身体逐渐变得脆弱。
“由于工作单位离我家有一段距离,就和好友一同相邀,加入了一半乘坐公交、一半步行抵达的行列中,开启了绿色出行的全新模式。”王先生笑着说,所谓的一半乘坐公交、一半步行抵达也就是从居住地乘坐一辆公交车到距离单位较近的一个公交站点下车,再步行一小段路程到达工作单位。
和王先生有所不同,家住市区建设路中段的刘女士选择乘坐公交车出行的原因,则是希望自己能够改改“路怒症”的坏毛病。
“5年前,我有了自己的第一辆爱车。然而,从开车上路的那天起,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的脾气也大了。”刘女士每次上下班,都要途经解放西路十字路口,人流、车流汇聚于此,她的“路怒症”就犯了。
“每次堵车时,大家都是前车走一步、后车挪一步,再加上旁边时不时再来个‘加塞’的,心里变得异常烦躁。”刘女士说,意识到自己的变化之后,从去年开始,她便选择乘坐公交车上下班,一来降低成本、节能减排,二来则让自己原本“躁动”的情绪恢复到淡定、温和的状态。从此,脾气小了,心情好了。
(成华)
邻里上班“拼车” 的哥有了“常客”
临汾新闻网讯 每天早上,家住市区滨河西路漪汾花园小区的的哥韩师傅出车前,总会在小区内等候两位固定的乘客,按照固定的路线,先将二人送到向阳西路和迎春北街,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
“这两个固定的乘客都是我的邻居,一个在银行工作,一个在医院上班,地点都比较远,以前上班都开私家车,后来我们达成了协议,我每天接送他们上下班,他们付我固定的车钱。”韩师傅说,其实这两位邻居都有私家车,不过自去年鼓楼南北街拓宽改造期间车辆限号时起,他与这两位邻居以“接送上下班”的服务方式达成了长期协议。
限号取消后,韩师傅本以为两位邻居会终止协议,没想到他俩却表示,以这样的方式上下班,比自己开车还省钱,且不用担心停车占位,所以一致要求将这个协议延长。“他俩这是‘讹’上我了,不过我也挺高兴,因为有了长期的固定乘客,他们方便,我得实惠。”韩师傅说,现在提倡低碳出行,这种拼车方式,不但可以解决私家车出行拥挤的问题,还可以为城市的低碳环保工作贡献力量。
对于韩师傅的说法,他的长期顾客周女士表示赞同。“我在迎春北街上班,小区到我上班的地方没有合适的公交车只能开车。我的驾驶技术不高,且开车成本也比较大。”周女士说,她和另外一位邻居常年“蹭”韩师傅的出租车上下班,每天只需支付8元钱,比自己开车划算多了,此外还不用担心自己开车可能会带来的麻烦,最关键的是可以为城市低碳环保工作尽力。
记者了解到,很多出租车都有这种长期客户。“我们很乐意接送这种长期合作的乘客,一方面有了固定的收入,另一方面方便市民出行。大家少一个人开车,就会减少一点拥堵,而且出租车都使用节能燃气,比大多数私家车更环保。”出租车司机周师傅说。
(杨全)
不给城市添堵 骑行大有好处
临汾新闻网讯 要说时下最流行的出行方式是什么,绿色低碳出行绝对是当下社会的首选。在共享单车普及如常的现代社会,道路上骑行一族的身影越来越常见,热爱骑行的人也越来越多。
“里程918.6(公里)、减排142(千克)、消耗(59660大卡)。”9月19日,刘密崎展示了他骑行共享单车的数据。刘密崎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一家传媒公司工作。“我的工作就是每天上街调研,然后写文案,这样一来交通工具就成了难题。”刘密崎说,调研期间骑自行车是首选,正好共享单车来了,就注册了一个账户。
“低碳环保,方便快捷,骑着共享单车,走街串巷创造未来。”刘密崎说,骑自行车比走路快多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居住在五一西路的张文魁在解放路上班,是我市公共自行车的第一批用户,公共自行车对他来说可是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反正离家不远,骑自行车很方便,现在街头上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随处可见,出行一扫码就能骑。”自从去年11月份临汾公共自行车投入使用,张文魁就办理了租赁卡。他算了一笔账,每天开车上班,短短的几公里就要20多分钟,一个月还得400元油钱,而公共自行车根本不存在堵车的问题,最多15分钟就能到单位。
“有些人出门就开车,下班后又开着车去健身房骑单车锻炼身体,你说这是何苦呢。”张文魁笑着说,看看汽车的空载率有多高,往往都是一个人开一辆车,几十个人就堵了一条街,上下班骑自行车就当是锻炼身体,还低碳环保,赶上周末,一家人骑上共享单车去公园里转一转,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还能省下去健身房的钱,何乐而不为。
“临汾有17个县(市、区),连家乡都没有转完,还去什么外地旅游啊!”王政和今年68岁,是一个资深的骑行爱好者,每逢周末都会和老伙伴一起外出骑行,他们的目标就是将临汾的各县(市、区)转完,好好欣赏欣赏家乡的风光,他们这些退休的老年人之所以喜欢骑行这项户外运动,除了增强体质外,还能锻炼野外生存的意志和能力,他们很享受低碳旅行带来的快乐。
(苏亚兵)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