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相约周末,好戏连台。1月5日——7日,我市“周末剧场”一周年庆典演出让广大戏迷过足了戏瘾。
7日,雪后初晴,北风凛冽。当晚的名家荟萃戏曲专场演出,有临汾、运城两地的多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联袂献艺。 “这么多名角儿同台,实在难得!”62岁的安永和老伴潘静早早地就来到了剧场,一数宣传展板上的介绍,居然有7朵“梅花”之多,其他几位虽不是梅花奖获得者,却也是常年活跃在晋南戏曲舞台上的国家一级演员,唱功了得。也正是看到了两地名家同台的难得机会,68岁的刘许全老人半个月前就一口气预订了6张戏票,邀请他的老战友李保柱和家属等人来看戏。回头望望座无虚席的剧场,甚至连二层挑台也满满当当的,由于没有买到位置最好的位子,刘许全的言语中还有点“挂不住面子”。对于爱戏的他们来说,一年来,周末看场戏已渐渐成了生活习惯。
说话间,剧场里灯光熄灭。随着简短的一周年庆典仪式,专场演出就正式拉开了帷幕。作为序曲,运城市蒲剧团年轻演员们卖力的跷功等“蒲剧技巧展示”,让场下观众不时鼓掌、叫好。接下来,同样来自运城的国家一级演员杨燕、国家一级演员张巨相继登台,分别表演了《杨门女将》选段、《史外英烈》选段,唱念之间颇见功力。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贾菊兰表演《咏梅》时,双手齐用,挥毫书就王之涣《登鹳雀楼》,引得场下观众啧啧, “不一般,不一般”。我市眉户剧团的国家一级演员赵梅甫一登台,未曾开口演唱《书记妈妈》选段,记者身边的一位老戏迷便说: “好多次看过赵梅的戏了,感觉她唱功扎实、演得灵动。”未来得及细细体味这位戏迷的评价,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潘国良便已登台,剧场内引起了小小的躁动。由他演唱的《父亲》选段如泣如诉,竟让人一时难以释怀。忽的,欢快的音乐声起,由他和赵梅表演的二人合唱《小拜年》,一改稍显压抑的气氛,以轻松俏皮引得剧场内笑声连连。
来自运城的吉有芳同样也是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虽然戏迷们对她有些陌生,但对她表演的《西厢记》选段却再熟悉不过。戏迷们熟悉的还有眉户现代戏《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当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许爱英登台表演这一经典剧目的选段时,观众依然听得入迷,更不吝惜自己的掌声。 《徐策跑城》是中国戏剧首届“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郭泽民的代表作。舞台上,他那帽翅功等特技表演,不时引得观众举起手机拍照、录影。
《打神告庙》又名《情探》,出自明代传奇《焚香记》,是传统剧目《王魁负桂英》全剧的一折。在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任跟心的演绎下,敫桂英这一生动传神、惟妙惟肖的戏曲舞台人物形象再次跃然眼前。最后一个登场的是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运城市蒲剧团团长王艺华,他声情并茂的表演,将《狸猫换太子》选段中陈琳哭寇珠的场景刻画得淋漓尽致……不知不觉,已过了两个小时。当主持人宣布本次演出“到此结束”时,许多戏迷不肯离去,争相拥向台前拍照留影。 “高雅平民化、艺术生活化,让文化浸润城市的血脉,使气质根植于人民的骨髓。”剧场二层挑台上的标语诠释着我市开办“周末剧场”的初衷。
临汾,古称平阳,史为尧都,有着“中华戏曲摇篮” “中国戏曲梅花之乡”的美誉。在这片沃土上戏曲的剧种繁多,戏曲资源丰富,至今全市拥有蒲剧、眉户等8个戏曲剧种。特别是蒲剧,被称为全国梆子戏鼻祖、山西“四大梆子”之首,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戏曲传承发展,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临汾市戏曲传承发展振兴工程的意见》等一系列有利举措相继出台,对临汾戏曲发展给予强大动力,我市戏曲院团以保护、传承与发展并重,在传统经典剧目上狠抓落实,对失传的加紧抢救,对正在上演的精心打磨雕琢,使很多传统经典剧目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提及“周末剧场”,73岁的王亚平老人连说了三个“好”。究竟好在哪儿?这位因为爱戏,曾让孩子熬夜排队买票的老人说,比起看电视,听收音机、磁带、碟片,现在有了真正现场看戏的地方,感觉不一样。他感慨,现在购票方式多,网上和窗口都能买到,再也不用排长队买票了,再说票价 5元、10元,也能负担得起。一年来,王亚平老人在“周末剧场”看了三十多场戏。接受采访时,他情不自禁地为剧场邀请的院团演出水准高、名角儿多点起了赞。
为了贯彻落实我市“文化强市”战略决策,更好地加强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市委、市政府于2017年1月6日起,在临汾市影剧院启动了“周末剧场”。它的开办解决了城市戏迷观众无处看戏、看戏难的问题,满足了广大市民观戏、赏戏的需求,为平阳记忆、印象临汾提供了文化动力。同时,为各演出团体之间、兄弟剧种之间学习交流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据市影剧院业务经理杨蒲玲介绍, “周末剧场”自去年1月6日启动以来,已累计演出55场,接待观众4.2万人,不仅有临汾蒲剧院、蒲剧团、小梅花蒲剧团、市眉户剧团,以及蒲县、浮山、吉县等县级蒲剧团、翼城琴剧团、尧乡春剧社等临汾本地县(市、区)演出团体的参与,还有陕西、河南、宁夏,以及运城等省市多家演出团体参与其中。演出的有蒲剧、眉户、翼城琴剧、洪洞道情,更有豫剧、秦腔、华阴眉户等戏曲剧种。正是这种传统戏曲的百花齐放,让我市的戏迷朋友们享受了一场又一场的饕餮盛宴,极大地活跃了城市戏曲市场,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又一项品牌文化活动。
市文化局局长董凤妮在专场演出前的致辞中表示,一年来,周末剧场秉持文化惠民、惠及全民的宗旨,坚持以展示经典、传承文化,品评鉴赏、陶冶情操为主题,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戏迷朋友的热切追捧中,常态化的融入群众生活,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值得一提的是,周末剧场在扶持本土团队、培育戏迷的同时,对繁荣文艺创作,尤其是舞台艺术的创作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8年,周末剧场将继续秉持低价售票、政府补助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模式,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有关文化繁荣兴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指示精神,创新服务渠道,建立方便快捷的售票系统,用艺术浇灌涵养城市生态,不断提高临汾的文化品位,为2018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在我市举办增色添彩。
记者 孙宗林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