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跨越56年的师生情

2018-04-11 11:36:2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这世上,师生聚会常有,古稀学子为耄耋老师祝寿的却不常见。4月7日,26名洪洞白石完小高20班的学生共同为昔日的班主任老师薛小槐祝寿送匾,时隔56年再叙师生情谊被传为佳话。

  “薛老师,您好!您还记得我的名字吗?”“您猜猜我是谁?”当天中午,同学们从四面八方相聚到洪洞,虽然都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虽然时隔近60年未谋面,但一见到和蔼可亲的老师仍像孩子般笑声爽朗、童趣骤增。

  往事如烟,岁月销蚀了大部分的记忆,一帮“老同学”围拢着薛小槐老师回忆起半个多世纪前的点点滴滴,一个小线索都会引来大家的共鸣。在73岁胡青记的记忆里,那时候薛老师与学生们一起跑操、一同劳动,丝毫没有老师的架子,虽然彼此年龄相差不大,但他们都非常敬重他。72岁的胡加平记得薛老师为了激发大家写作的兴趣,会挑选一些同学的作文在班上朗读。胡加平的话未说完,一旁70岁的张呆柱就接过了话茬儿:“我当时写过一首‘时光老人’的小诗,被薛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上念,让我信心倍增,从此爱上了写作。”

  记忆最深刻的要数从内蒙古包头市赶回来的许国强了,他说那时候放假看校,薛老师让他住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还把洗脸盆里放上水,让他白天当脸盆、晚上当尿盆,“薛老师真把我们当成了家里人”。今年春节前夕,在省内太谷县的同学胡国文打电话,问许国强回不回白石村,想想一帮老同学毕业近60年未见,且都时已暮年,老师薛小槐更是80岁高龄,是该叙叙旧了。两个人一合计便有了搞一次师生聚会的想法。为了筹备好这次难得的聚会,他们商议流程,千方百计联络同学,许国强还以“白石完小高20班全体同学”的名义,专门邀请省内著名书法家题写了寿匾并精心装裱,一则表达师恩难忘,二则再叙师生情谊,给老师一个大大的惊喜。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人生。“这几天来,我脑海里一直浮现着56年前那一群活泼可爱的青春少年。56年来,每一张面孔、每一个名字,我都牢牢记在心里。这块匾、这次聚会让我终生难忘,能拥有如此深厚的师生情,今生无憾了。”作为这些古稀学子心中永远的老师,薛小槐试图克制激动,但实在是太难了。这位生于1938年的老人,1958年起先后在白石完小、白石中学担任语文老师和班主任,1998年正式退休后被校方返聘两年,直至2000年离开了三尺讲台,默默耕耘40余年,为当地教育事业发展投入了满腔热情,为一批批学子的成长、成才倾注了全部心血,而20班是他带过的第一个毕业班,记忆尤为深刻。谈及自己的从教经历,薛小槐老人激动地说:“领着国家的工资就要对得起这个职业。”由于只有初中学历,那些年他边教学边自学,时常是晚上10点钟学生熄灯后才开始学习,周末更是躲在家里埋头攻读,以至不仅胜任了小学和初中的教学工作,而且到退休时已是中教一级。时至今日退休多年,老人依然关注着国家的教育政策和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关爱下一代发挥余热。

  “倾尽丹心育桃李,奉献韶华铸师魂。”同为人民教师的薛黎明是薛小槐老人的儿子,从小就目睹着父亲为家庭操劳、为教学工作奔忙,也影响了他的职业生涯。薛黎明在聚会致辞中动情地说:“父亲慈祥、善良、内敛,从小教我们诚实做人,希望我们与人为善、严于律己,把本职工作做好,不给别人添麻烦。我知道,父亲视自己的教师职责高于一切,一生只做一件事,就要把一件事做好。父亲的坚韧不拔深深影响着我,让我在工作中保持敬畏,始终兢兢业业、勤勉工作。各位前辈在毕业56年后相聚于此,给我父亲送来你们的祝福,这祝福是20班年逾古稀的学生们送给进入耄耋之年的老师最珍贵的礼物。这使我更加明白了‘教师’这个职业的价值和分量,父亲是我们大家的榜样。今天送给父亲的这块匾,将是对我们儿孙最大的鞭策和鼓励。”

  记者 孙宗林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