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大:桃李满天下 教师最光荣

2018-05-02 13:12:4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1960年我从洪洞县曲亭中学毕业,被保送到临汾师范学校,在中师45班就读。当年秋天走进这所誉满三晋的名校时,处处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校园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气息。

  党支部书记李世英、校长张子纯、教导主任刘宗瑾等领导都是教育战线的专家,他们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治学有方,千方百计延揽、遴选优秀教师来校任教。当时学校名师云集,像闻名晋南的教师“三刘一邓”(刘鉴山、刘砚青、刘佛珊、邓颖才),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学生宋大鲁、北京大学的高才生魏大义、北师大毕业的运动健将侯荫棣、山西大学毕业的乔松岩、赴朝归来转业的洪代英、东北师大毕业的牛式惠等都是学识渊博、教有专长的优秀教师。

  我的班主任张克塘老师对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关怀得无微不至,对教学、纪律管理得相当严格,特别是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抓得很紧,能结合实际对我们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使我们树立了为人民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

  体育老师侯荫棣慧眼识珠,他发现了我的特长,在体育课上对我严格要求、加强指导,在学习生活方面对我格外关心。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体育,对我毕业后走上体育教学岗位及后来到县上专门搞体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3年我从临师毕业,以优异成绩被分配到洪洞县直城关东街小学(原名县立第五高小,简称“五高”)担任高年级体育课教师,并兼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由于工作积极,成绩突出,于1964年被评为全县优秀辅导员,出席了晋南专区少先队优秀辅导员大会。这对我是极大的鞭策和鼓舞,从此后工作更加努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两课、两操、两活动成绩突出,在联校和全县组织的广播操比赛和田径运动会上都名列前茅、受到表彰。1966年我被评为全校学毛选积极分子,参加了全县学习毛泽东著作积极分子大会,荣获了奖状。

  1972年我被县上调到县体委,任办公室主任。从那时起侯荫棣老师每年到洪洞为临师选拔体育人才时都来县体委看我,对我的工作给予亲切指导。我也积极协助老师抓好招生工作,先后在洪洞招收了许多临师体育班的学生,为我县体育工作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县体委当时是成立的新单位,一切工作都要从头做起。我们体委一班人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起使,首先创办了《洪洞体育简报》,积极宣传党的体育方针、政策,将每期简报分发到县、乡、镇、机关、学校各级领导手中,对开展好全民体育工作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全体同志深入基层,发现典型,无论炎热三伏,还是数九寒天,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全县各个中小学,亲临现场指导学校的体育工作,除要求坚持两课、两操、两活动外,还主抓了学校冬季的中长跑活动,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全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和中学生篮球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县的体育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为此,山西省、临汾地区还在明姜联校召开了学校体育工作现场会。

  农村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重中之重,我们依据全县各地的不同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1974年在万安村举办了晋南地区武术比赛,在上纪落村开办了武术学校,马牧、辛村、曲亭等地都有武术训练基地。1973年我们树立了龙马公社景村大队农村开展体育活动的典型,将他们的模范事迹上报后受到了国家体委的重视,专门在我县召开了全国农村体育现场会,洪洞县在全国声名大震。

  从七十年代起我们在抓好体育工作的同时又狠抓了硬件建设,先后建起了广场舞台、机关办公室、完善了体育场的设施,建起了旱冰场等。八十年代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经过不懈努力,于1990年通过国家体委的严格检查与验收,荣获了“全国体育先进县”的称号。这是我在洪洞县体委工作的一份收获,也是临汾师范学校培养教育的成果。

  临汾师范这个教师队伍的摇篮,百年来培育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教师人才,他们中的大多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甘心当园丁,辛勤育良才,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还有的走上其他工作岗位,担任领导职务,在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以我们洪洞为例:1952年在临师就读的初师16班和27班大都是洪洞籍学生,毕业后有47人分配回洪洞,成为五六十年代教育战线的骨干,他们个个工作努力,成绩优异,不少人升任学校领导,有的还被选拔到行政单位担任领导职务。像王存新、苗天顺,李春林、李保安等曾任联合校校长或中学校长。六十年代毕业的同学中48班的兰德华担任了教育局长,50班的陈效刚、71班的解祝记,还有五十年代的陈克温都担任了教育局副局长,64班毕业的郭彦哲担任了教育局人事股长。他们肩负着为全县培养人才的重任,为全县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在临师毕业的洪洞籍学子中有两位非常优秀,一位是我在洪洞县立第三高级小学的班主任郭玉礼老师,一位是曾任汾西县委书记的刘郁瑞先生。郭玉礼于1951年考入临师23班,1954年7月份毕业后分配到洪洞三高担任语文教师,兼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分管校团委的工作。他才华横溢、能力超强,很快就得到了县上领导的提拔。1984年2月份,他担任了洪洞县公安局长,同年5月份担任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在五年多的政法系统工作中他殚精竭虑、夙夜在公,带领公安局一班人把洪洞治安搞得井然有序,多次受到省公安厅嘉奖。1989年2月他调到原临汾市(县级市)委任副书记。1993年任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直到退休。刘郁瑞于1957年临师毕业后从教,他酷爱写作,文采出众,不久担任了洪洞报社编辑,后历任洪洞县委秘书、县委办主任、县革委副主任、县委常委、副书记等职。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冒着风险保护了驰名中外的千年古刹广胜寺,使其免遭损毁,使其成为今天的旅游胜地。

  1983年他任汾西县委书记,1991年任临汾地区行署商业局局长,直到退休。他一生笔耕不辍,创作出200余万字的文学著作,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飞虹塔下护经记》、电视剧本《雪泥鸿爪》、历史探轶《苏三轶事》《洪洞三胜》等,是著名作家张平的长篇纪实小说《法撼汾西》《天网》(后改编为同名电影)的主人翁原型。

  在历届临师毕业分配回洪洞的学子中都不乏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有的是夫妻、父子,甚至有祖孙三代同为临师毕业生、全家数人从教的教育世家,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值此临汾师范百年校庆之际,我追忆了一点母校、恩师、校友及个人的事例,作为对母校百年华诞的献礼。母校是培养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摇篮,可谓桃李满天下,教师最光荣。(刘春林)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