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李静)“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6月9日上午,一首传遍大江南北的古老民谣响彻洪洞大槐树景区,拉开了“助力旅发大会——‘大美临汾’群众文化基层行”的序幕。来此游玩的各地游客不仅实现了寻根祭祖的心愿,还欣赏了一场独具地方特色的文艺演出,从多角度了解临汾的风土人情和民俗特色。
在多少炎黄子孙魂牵梦绕的故土,文艺志愿者赵晋瑶率先唱响歌曲《心中的大槐树》,娓娓道出600多年前泪洒离乡、魂系故乡的移民故事,令回到“老家”的外地游客不禁潸然泪下。正如赵晋瑶所说:故乡很小,小到可以装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不管走到哪里都无法忘却。”临汾自古以来被誉为戏曲之乡、梅花之乡,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的蒲剧更是独树一帜的代表剧种,深受广大百姓喜爱。
市群艺馆戏曲二队表演了经典唱段《打金枝》,引得众人连连叫好。
其中,鼓掌鼓得最起劲儿的当属76岁的赵槐生老人。他兴致勃勃地说:我是土生土长的洪洞人,成年后去外省工作、生活至今。此次带着家人回老家寻根祭祖,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听到了令我熟悉而又陌生的蒲剧。文艺演出非常精彩,有原汁原味的临汾元素,让游客大饱眼福、大饱耳福,能起到推广临汾旅游品牌的作用。”提到临汾,就不能不说蜚声全国、名扬海内外的威风锣鼓。
在锣鼓之乡,几乎村村都有锣鼓队,人人都能敲两下。文艺志愿者张临和周楠演唱的临汾新民歌《威风锣鼓》,让游客们仿佛置身威风八面、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威风锣鼓表演现场,耳畔回荡着铿锵有力、振奋人心的锣鼓声。
这场带有临汾元素的文艺演出饱含了文化的积淀和岁月的绵长,氤氲着悠悠的古老情思,诸多正在参观景区的游客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将目光投向戏台。来自山东菏泽的张女士感慨道:据说,我们的先辈从大槐树移民,我们都是大槐树的后人。从小听着那首熟悉的民谣长大,我却第一次回到‘老家’。看着精彩的节目,我心中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觉得临汾实在太吸引人了。”在精彩纷呈、美轮美奂的演出背后,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儿在默默付出。文艺志愿者尹玫自2015年加入“大美临汾”群众文化基层行的志愿者团队后,就把这当做一项事业来进行,曾创下一周参与五场演出的纪录。在舞台上,她多次演唱关于临汾的歌曲。她深有感触地说:‘大美临汾’这一品牌已经走进了百姓的内心,拉近了百姓与舞台、演员、艺术的距离。此次我们为旅发大会助力,将文艺演出送进景区,就是想让更多人看到临汾方方面面的美,吸引更多人来临汾旅游。”“近几年,市群艺馆不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打造‘大美临汾’群众文化基层行,持续走进乡镇、厂矿、工地、学校、军营等,把文艺演出送到百姓身边,深受广大百姓的喜爱。”市群艺馆馆长任江波介绍,此次我们积极响应‘助力旅发大会推广对外宣传’的号召,在旅游活动中通过文艺演出等方式赋予景区景点更多亮点。我们将继续推动这一活动,发扬东道主和主人翁精神,让全省、全国人民看到我们美丽的临汾。”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