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舞动激情七月,舞动青春风采。随着7月19日晚总决赛结果的揭晓,我市一场历时月余、参赛选手10万余人、受众百万人次的“梨花奖·我是舞王”大赛就此落下帷幕。然而,“舞王”背后是一经点燃便难熄灭的群众热情,大赛对于活跃全市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作用也才刚刚显现……
■层层选拔“舞王”来自基层
檀板清脆,彩带飞舞,三名身着盛装的妙龄女子,左拍右擦、上击下打,一支地方传统舞蹈——翼城浑身板《庆丰收》被她们演绎得喜庆欢快,乡土气息浓郁。
“‘浑身板’因舞时表演者用檀木板击打全身得名,表现了欢庆丰收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参赛选手王乐奇来自翼城县唐兴镇陵下村,说起家乡的省级非遗项目翼城浑身板来总是滔滔不绝,她曾和同伴因其一起登上央视2018《唱响新时代·元宵特辑》的舞台,赢得好评如潮。身为县文化馆非遗项目演员,虽然对浑身板表演驾轻就熟,但为了能在“我是舞王”总决赛的舞台上“展现最好的翼城,展现最美的自己”,王乐奇还是和带队老师对舞蹈进行了重新编排,融入了故事情节,并且邀请好姐妹楚卿雯、张静前来助阵,“我能通过村里、镇里和县里的层层选拔,代表家乡来市里参赛,这还是第一次,感到十分荣幸。”
一路闯关的王乐奇是我市众多基层“舞王”中的一个。活动主办方介绍,本次“梨花奖·我是舞王”大赛分为初赛、复赛、总决赛三个环节,初赛、复赛在17个县(市、区)组织实施,于6月15日统一启动,共决出2349名村级舞王,232名乡镇级舞王,29名县级舞王。有统计显示,参与此次大赛的工作人员达万人,举办活动场次2500余场,参与比赛选手10万余人,观看群众160余万人次,可谓盛况空间。一次舞蹈赛事之所以参与人数如此众多、影响范围如此广泛,主办方认为亮点之一便是采取了村村评、乡镇评、县级评的比赛原则进行层层选拔,一批基层舞蹈爱好者的热情因此被激发,而通过这一平台得以展示自我、交流提高。
■赞美家乡“舞王”不约而同
“野鹊子喳,喳梅花,梅花坡哩人莅啦,是谁啦,作啥啦,给卯子英子管媒啦……”伴随着一曲泥土味十足的原创歌曲《梅花坡哩人莅啦》,媒婆扮相的肖莉莉和伙伴杜阳、张琪琪,用舞蹈将一段媒婆牵线说媒的故事演绎得生动俏皮而富有生活气息。
“这支舞蹈虽然故事简单,但包含了不少我们乡宁的元素,比如婚俗特色,还比如臊子面、油坨子这样的地方美食。”肖莉莉一边介绍着舞蹈创意,一边和同伴介绍起了家乡的山山水水、风味小吃。原来,三人同是乡宁大型音乐舞蹈史剧《鄂颂》的演员。他们不约而同地承认,是参演《鄂颂》增强了自己对鄂文化的认知,也使自己对家乡有了更多的了解,《梅花坡哩人莅啦》的舞蹈里就融入了他们这种认知和理解。“欢迎到乡宁来做客!”肖莉莉说,如今向外界展示乡宁、宣介乡宁已经成了他们的一种自觉。
家乡,饱含着最醇厚真挚的情感,因而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19日晚的总决赛采用打分、点评的方式进行。来自全市17个县(市、区)的29名县级舞王以古典舞、民族舞、现代舞等形式,展示着对舞蹈的理解,对生活的热爱。无论是化身“槐花仙子”的刘苗,以一曲《相约花儿坡》展现永和槐花盛开的美丽景致,还是白衣飘飘的刘宇和付文姝,以一曲《梨乡情韵》演绎“梨乡”隰县动人的爱情故事,17个参赛项目在动作编排、服装搭配、歌曲选用、道具使用以及舞台背景设置等方面,大多植入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本土元素,舞者在用优美的舞姿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同时,也抒发了热爱家乡、代言家乡的情怀。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激烈比拼,肖莉莉和同伴果然不负众望,代表乡宁县赢得了市级舞王称号。而尧都区的王惠美以唯美灵动的古典舞《爱莲说》获得一等奖;洪洞县的段瑞欣以轻松愉悦的民族舞《竹林嬉戏》、隰县的刘宇和付文姝以轻盈飘逸的双人舞《梨乡情韵》分别获得二等奖;襄汾县的石淑芳以欢快明朗的民族舞《九儿》、侯马市的卢冠宇和权玲以清新洒脱的民族舞《执手百年》、安泽县的李泽宇以酣畅淋漓的现代舞《吉祥平安福泽乡》获得三等奖。
■舞动平阳激发群众热情
一次舞蹈大赛的影响怎样、效果如何?各级文化工作者的感触最深。
曲沃作为获得此次“梨花奖·我是舞王”大赛组织奖的县份之一,县文化局局长董朝晖回忆起基层选拔的过往感慨良多。活动启动伊始,由县文化局统筹,文艺股和文化馆曾组成7支队伍前往全县7个乡镇进行宣传发动和摸底。摸底结果有些“让人始料未及”,按照活动方案原本选出7个乡镇级舞王即可,但县城社区里的众多舞蹈爱好者“不满意”,要求参赛的呼声很高,于是组织方便增加了一个“社区组”,曲沃县也由此选出了140个村级舞王、8个乡镇级舞王,此后更是在全市第一个推出了县级舞王。
市文化局社文科负责人葛晓辉介绍,“梨花奖·我是舞王”大赛是我市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群众系列文化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自下而上的文化活动,目的是通过村村比、乡镇评、县级评,层层选拔比赛的方式,引导和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向基层倾斜,点燃全社会文化活动的热情和自觉性,使全市文化阵地都动起来、活起来,充分展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助力2018年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在我市的举办。这一举动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海选中,年轻选手激情四射,年老选手乐在其中,基层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渴望也让葛晓辉倍受感动,“通过活动开展,大大提升了我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也使全市文化活动阵地真正活了起来、热闹了起来。可以看出,通过此类文化活动的开展,不断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记者 孙宗林/文 闫锐鹏/图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