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法家樊习一老夫尚存儿时志 饱蘸浓墨歌梦圆

2018-08-14 21:50:3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翰墨飘香赞家乡 百米长卷助旅发

    书画飘香绘平阳,浓墨重彩助旅发。在全市上下喜迎2018年山西省旅发大会之际,临汾市文联、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市美协、临汾市书协联合开展“书画名家颂党恩百米长卷助旅发”主题作品创作暨巡展活动。

    40余位书画名家心怀党和国家,情系家乡发展,将满腔热情倾注笔端,着力彰显“美丽临汾”,共绘百米长卷,把临汾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进行形象、生动的艺术再现,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百米长卷将在全市和旅发大会召开期间巡回展出,本报特推出专栏,聆听创作背后的故事,全面展示临汾书法界、美术界对旅发大会的热情和情怀。策划人李静

    “书画名家颂党恩百米长卷助旅发”主题作品创作暨巡展活动启动仪式上,被誉为我市“书法一枝笔”的樊习一先生率先开笔,挥就“中国根·黄河魂,所有的旅行都是出发,到了临汾咱是回家”。

    樊老先生是国内颇具实力、影响力的著名书法家,年近耄耋仍笔耕不辍。他为此次活动开笔,为巡展增色,寓意深远。他欣慰地说:“2018年山西省旅发大会将在临汾召开,这是全市人民的一件盛事、喜事、幸事,对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临汾取得这一荣誉,我打心眼里高兴。参与百米长卷创作活动,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所有的旅行都是出发,到了临汾咱是回家”遒劲有力地落于长卷,樊老先生道出:我祖籍运城夏县,在临汾工作、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亲眼见证了这座古城的成长与发展。

    眼前的变化,令我感到今非昔比、不可思议。这块沃土滋养了我,给予我书写的激情,为我提供了歌颂盛世繁荣、抒发热爱家园、弘扬时代精神的不竭动力和创作源泉。临汾,早已是我挚爱的家乡!”源于对临汾的深深眷恋和满腔热爱,樊老先生虽身患眼疾,右眼几近失明,左眼仅余微弱视力,但他仍坚持尽己之力,为复制《赵城金藏》书写题记,为再版(康熙)《平阳府志》题字。在他看来,这是家乡的骄傲,理应责无旁贷、全力以赴。更是身为书法家的良知,为社会积极作点儿贡献,不可推卸。

    樊老先生常言,要时刻铭记书法家的良知与社会担当。不论时代如何发展,物质跟精神是密不可分的。文化传承是内在精神动力,唯有深入人心,才能传承致远。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弥足珍贵,她已经深深融入到中国人的血液和骨髓里。身为书法人,应当使这一古老、瑰丽的至宝永远焕发青春的活力。

    说到这儿,樊老先生不无感慨:书法家也是人,不可清高!要有担当和责任意识,要将自己融入社会,为国家、家乡、人民尽绵薄之力,为社会进步、城市发展、人民生活更美好添砖加瓦。”弹指一挥间,樊老先生在临汾度过了54个春秋,矢志不渝为家乡出力。他激动地说:1964年,我来到临汾。刚刚挺过三年困难时期,整个城市没有一座像样的楼房。整条大街从东到西,只有三四栋四五层高的大楼。街道坑坑洼洼,出行全靠步行,自行车都是奢侈品。随着改革开放40年,临汾变化足以用日新月异、天翻地覆来形容,在不断地脱胎换骨中,临汾的经济、文化、生态、社会发展‘全面开花’,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一路走来,平阳古城的魅力愈加璀璨夺目。”“回眸过去,再看今朝,真是欣慰不已。老夫兴奋之余,不免有‘行路难’之感。兴奋的是,临汾人的梦想正在实现。颇为苦闷的是,老夫却也跟不上趟儿了,生活中平添些许幸福的‘烦恼’。”然而,樊老先生仍旧满怀激情地表示,老夫尚存儿时志,饱蘸浓墨歌梦圆。” 记者李静 赵文家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