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放眼临汾的秀美景色,感受临汾的风土人情,浓浓的乡情和不尽的爱在心间流淌。多种情绪交织心头,书法家王天平灵感迸发,提笔在百米长卷上写了一首小诗。
“雅韵飞天外,乡音唱和亲。远游寻故地,旧貌换颜新。”王天平行笔飞动、一气呵成。他满怀深情地说:诗歌《平水韵》发端于临汾,自诞生起上千年经久不衰,成为中国诗歌创作使用的标准韵本,是历代文人赋诗作词押韵的依据。全球华人不论走到哪里,一唱一和都凝聚着思乡之情。五湖四海而来的游子来临汾寻根祭祖,且看今日家乡旧貌换新颜,愈加美不胜收。”生长在《平水韵》的故乡,王天平耳濡目染,主攻书法之余偏爱诗歌楹联。他娓娓道来:有了汉字,就有书法;与这种灿烂之美一并传承下来的还有另一种形式,就是中国古典诗词。书法与诗歌携手并行于千百年历史长河,早已结下深厚的不解之缘。凡古代大文豪、诗人,几乎同时也是书法家。二者 结合,能给予人们高境界的艺术享受。”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是王天平创作的源泉。在他的作品中,书法、诗歌与爱乡之情完美结合、相得益彰。
其书法四条屏《中秋夜记》可见一斑,诗歌有云“众友相邀,会于百里公园之石舫;诗朋喜聚,吟于汾水波涛之长亭。廊桥座座相映,霓虹熠熠生辉……丝竹绕耳,两岸笙歌袅袅;河汾远去,一水奏乐潺潺……”这再现了朋友聚首汾河公园之画舫,吟诗作对赏两岸美景,给人“言尽意未穷”的余味,美哉!妙哉!王天平感叹:用书法、诗歌等传统方式将临汾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风光记录下来,把自己对家乡的浓浓深情凝固在宣纸之上。记录家乡、赞美家乡、讴歌家乡,是书法人的责任所在。”翰墨丹青、诗歌楹联在这座古城蔓延和滋润,赋予她独特的人文气息。流传千古的《平水韵》至今闪耀着别样的光芒,用一篇篇诗作将临汾的魅力渲染到古今中外的每个角落。
记者李静 赵文家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