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临汾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以来就是历史文化重地。百米长卷一隅,以“侯马盟书体”写就的“如乐之和,无所不谐”散发着丰厚独特的文化底蕴。市书协副主席王雨生匠心独运,借旅发大会向外宣传一张张极具代表性的“临汾名片”。
中国的书法艺术底蕴深厚,研究中国书法史越不过“侯马盟书”。这一国宝出土以来,书法界掀起了“侯马盟书”热。多年来,王雨生同时兼任侯马盟书文化研究会理事,一直致力于“侯马盟书”的挖掘、宣传和研究,其书法作品曾多次入展全国重量级书法大展,被北京水墨公益基金会评为“山西省十大青年书法家”。
王雨生擅写盟书体,行气贯通、章法绝妙,一招一式恰到好处。在此次创作活动中,他选用了《左传》中的一句名言,随即道出缘由:“自古以来,中国都崇尚和谐。‘和谐’一词的发源地,当属晋文化的巅峰——新田文化时期的晋国都城新田,即今日侯马。”
“1965年12月中旬,侯马发现了沉睡地下2500多年的写有朱书文字的玉石片,当时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轰动,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提出了‘侯马盟书’的概念。”王雨生继而说道,‘侯马盟书’是春秋末期晋国的官方文体,是我国先秦汉字发展史的鲜活标本。确切地说,它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古代文字中,用毛笔书写篇章完整的古人手书真迹,也是最早使用标点符号的文献。”
“晋国文化源远流长,侯马盟书’影响深远。为此,我将二者相结合,展现临汾的厚重底蕴。同时,侯马盟书’的考古价值、历史价值、文字演变及书法艺术价值不可估量。‘盟书体’的书法学习与研究也在逐步得到重视与推广,对临汾建设文化强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王雨生从历史中寻找文化自信,以热忱之心和艺术之笔传承文化之根。(作品照片记者 赵文家 摄)
文/图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