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幸福教育是中国教育的改革方向,也是特殊教育的改革方向。我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一线工作者,思考如何在特校实施幸福教育责无旁贷。
“幸福教育”实际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简称。对幸福教育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把幸福作为教育的内容,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培养师生理解幸福、体验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二是把幸福作为教育过程的性质,规定教育过程本身应该是幸福的。在特校实施幸福教育,其内容、性质也应该如此理解。幸福教育的理念是“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的人生”。
幸福教育的核心是优化人的内心情感。优化人的内心情感,首先得优化教师的内心情感,其次才谈得上优化学生的内心情感。因为学生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幸福能力大部分要从教师那里获得。在特校,就听障孩子而言,更是如此。由于“听”的渠道受阻,听障孩子只得靠“看”来获取外界信息、掌握知识,靠模仿形成技能,而模仿的对象主要是老师,由此可知,特校教师无时无刻不对残障孩子的方方面面产生直接的、间接的影响,那么,在特校实施幸福教育有没有实际效果,关键在教师!
所以,我认为,特校实施幸福教育,首先是包括领导、教师在内的所有特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理解幸福教育的深刻内涵,真正把教育当作一种幸福的活动,真正拥有物质的、精神的、心灵的幸福生活,然后,以此感化学生,进而优化学生的内心情感。
作为特校的一名普通教师,担当实施幸福教育的重任,我首先想到的是:我如何给学生以幸福?在特校,要给残障学生以幸福,自己应率先成为一个幸福的教师。要想成为一个幸福的教师,那就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幸福观,其实就是一个人对幸福的诠释与理解。
对特校教师而言,能否事事处处感到幸福是决定幸福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因为特校教师的幸福感、幸福观不仅仅影响其本人是否快乐,更重要的是影响着残障学生的人生幸福。只有特校教师在物质、精神、心灵等诸多方面都拥有幸福、洋溢着幸福的时候,残障学生才会真真切切感受到、享受到幸福,才会拥有幸福的童年,才会拥有幸福的人生!可见,在特校实施幸福教育,提升特校教师的幸福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认为特校教师自身要经常调整心态、努力创造幸福的校园环境、合力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营造一个不让学校成为甩包袱之地的环境会更有益于师生的幸福感。(作者系临汾市特殊教育学校)
责任编辑:姚建